幼小衔接并不是让孩子提前进行知识储备,而是从心理、知识、兴趣等方面培养孩子,让孩子提前做好迎接小学教育的准备。
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
①身心准备
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
②生活准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
③社会准备
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
④学习准备
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一、幼小衔接,幼儿园会怎么做?
①向往——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学习,内心会有恐惧和不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满期待地进入小学。对孩子关于上小学的各种疑问,有针对性地解决。比如:有的孩子想知道教室里有没有厕所,着急上厕所怎么办?小学生下课以后要干什么?书包里都有什么?等等,幼儿园帮助大班孩子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寻找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②养正——锻炼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刚入小学时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习惯差,铅笔、橡皮经常丢,课桌、书包里一团糟。针对这个问题,大班后期,幼儿园会让孩子背上小书包,学习整理学习用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守规——引导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通过与小学老师交流,我们了解:刚入学时会发现,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和同学交往;有的同学不会听上课铃声等指令,缺乏规则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方式,把规则意识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游戏活动中,进行角色游戏需要互动合作,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活动前后设置提示音乐,引导幼儿学会听指令。集体活动中,要求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举手回答问题。引导孩子感受时间的长短,猜想并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规划课间生活。开展一定的规则类游戏,增强规则意识。
④好学——激发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知识类的衔接,但经实践证明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幼小衔接,幼儿园一直在行动,相信在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的携手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顺利、有序地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二、幼小衔接,家长怎么做?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链接、双向互动,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家、园、校三方鼎力相助,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教育合力。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①心里有准备
孩子刚上小学,肯定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焦虑、不急躁、不紧张,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们的幼小衔接。为了让孩子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新的环境,从心理上引导孩子做好准备,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在平时和他的聊天中,有目的地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里马上就要有一位小学生了,好开心呀!”“上小学后会交到很多的新朋友。”“小学的操场很大。”让他自己觉得小学真好,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在孩子入学后,也请家长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成绩和分数上,这会给孩子带紧张和压力。可以多和孩子聊聊新学校、新老师和新朋友,听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表现出对孩子新环境的兴趣和赞赏,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引导他尽快适应和喜欢新的小学生活。
②生活有条理,适应小学作息
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时间安排方面有较大差别,作息时间调整是孩子最先应该了解和适应的。
入学准备期间,幼儿园会对大班孩子的作息做一定调整,而家庭则应有相应配合。
比如为了保证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白天有充足的精力,能够较快适应小学学习,家长一方面应当适当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比如晚上尽可能按时入睡,以保证幼儿的充分睡眠,做到早睡早起;
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并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标出平时和周末的作息,在暑假里,还可以制作暑期时间表,把时间表挂在墙上,让孩子时刻可以看到,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不要轻易打乱时间表,让孩子逐渐养成一种时间观念和按时作息的习惯。
根据时间表,孩子会逐步调整其生活和生物钟。开始执行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不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两周后就可以见到效果。
③交往有能力
“离开熟悉的伙伴”是不少孩子对上小学最担心的事,也是一些孩子上小学后不适应的原因之一。上小学后,不像在幼儿园里什么事可以找老师,与同伴发生摩擦和矛盾时,孩子必须开始独立解决矛盾。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呢?首先,帮孩子做一些必要准备: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邻居,设法让他们认识,约好入学第一天一同上学。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对小学生活会感到安全多了。有了迅速认识新朋友的本事,孩子就不会担心自己在学校里孤单了。
其次,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和小朋友遇到争执,该怎么做。比如,怎样和同伴一起玩一件玩具?别人想玩你的玩具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时该怎么说?
最后,可以提高移情能力,所谓的移情能力,就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做法。移情能力强的人,更容易与人沟通、交流,也更适应“合作型社会”。培养这种能力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在孩子听完或者阅读完一个故事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来交流故事情节,让孩子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叙述同一件事情。
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自觉学习和实际锻炼逐渐培养起来的,也是每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孩子从幼儿园转向小学过程中,家长需要重视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往后的优秀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④学习有品质
孩子天生就会对新鲜的事物有好奇心,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周末带着孩子走进公园,引导他观察动物、植物,鼓励他多问为什么,并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让他培养观察、探究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每日在给孩子讲故事或听故事的时候,要求孩子不能够边听边玩,讲的时候要随时提问,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培养了他的想象力和记忆力,提升他的专注力,慢慢地培养他自主阅读的能力。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带着多重指令的小任务,也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
只要家长朋友能够放平心态,不焦虑,不盲目地跟风,用心陪伴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够顺顺利利地度过幼小衔接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
亲爱的家长朋友,幼小衔接,不是填鸭学习的短期行为,而是家、园、校三方携手并肩的合作共育!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科学的陪伴孩子在每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逐渐养成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好习惯、好品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人生如一场马拉松,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们不必过度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更不必拔苗助长。
科学的幼小衔接必须通过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充分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所需,以“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基”为目标,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地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不负使命!不负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