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1959年我国报告麻疹约1000万例,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使用疫苗特别是开展计划免疫后,全球及我国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
麻疹有哪些临床表现?
● 麻疹从暴露的潜伏期到前驱症状出现,主要是卡他症状持续平均2~4天。
● 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
● 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
● 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麻疹是如何传染的?
● 传染源:麻疹患者。
● 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
● 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分泌物而传播。
●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 潜伏期:7~21天,通常为10~14天。一般从暴露到发热约为10天、到出疹约为14天。
● 传染期:一般是在皮疹出现前4天持续到皮疹发生后4天。
● 易感人群:人群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暴露麻疹病毒后的显性感染率为90%以上。
麻疹的其他类型有哪些?
● 轻症麻疹: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 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种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 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粘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麻疹灭活疫苗在国外早已停止使用,国内从未使用,故我国无此类型。
麻疹有哪些预防措施?
●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 儿童在8月龄、18~24月龄各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
★ 未感染过麻疹、且既往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其他人群,推荐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
★ 发现麻疹疫情后,患者周围密切接触者应按照卫生防疫人员的建议,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 其他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 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 患者应根据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或休息,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无免疫力的人群。
一四九团中心幼儿园咨询电话:0993566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