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新课堂   智慧教研促成长

——西宁市周家泉小学任务驱动下的数学“331”教学范式研讨活动

.
创建于2024-04-17
阅读 29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迅速构建与教育数字化进程相契合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能够满足教育数字化能力提升需求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教师队伍,让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教研教学,以智慧教研助推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让课堂深度达成,促进课堂有效性变革,积极推进“331”课堂教学范式,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要求,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而有力的师资人才支撑,推动教育事业迈向更加现代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根据区教研室工作安排,结合学校教研计划,西宁市周家泉小学于2024年4月16日组织开展了以“技术赋能新课堂 智慧教研促成长”为主题的数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呈现了智慧课堂的展示、智慧教研、学习汇报分享,整个活动环环相扣,现场参与活动的老师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获。

智慧课堂

       在课例展示环节中,西宁市周家泉小学马晓萍老师进行二年级下册《认识余数》的智慧课堂展示,马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把小学数学“三会”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游戏环节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整堂课中,马老师利用醍摩豆中的计分板贯穿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第二节展示课由西安市高新区第十八小学的薛世超老师执教《分一分》,薛老师通过创设保罗大叔分披萨的情境,用大量丰富的素材支撑教学,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指向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尝试解决问题,做好立德树人教育。

智慧教研

       在混合式智慧教研活动中,先由两位执教教师进行说课和反思,再由我校数学“1—3”智慧教研评课团队的苗玉梅老师、杨正敏老师、张静老师分别从科技互动、教法应用、教材实践三方面,根据现场听课来宾与教师利用醍摩豆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打卡、点评数据,进行分析评课,与现场的老师互动交流,聚焦整堂课的亮点设计、精彩环节,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利用平台复现课堂精彩环节,让教研更有实效。

专家点评

       最后,青海省教育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家杨文利科长、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王慧琦主任和城东区教学研究室崔洪喜主任对两节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两位执教老师虽然都是年轻老师,但都关注到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能紧跟数字助推教学的新模式,呈现新时代的课堂,未来可期!

      同时对于课堂不足的地方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杨科长指出,今后的教研要基于数据,用数据推动教研活动。数据是死的,教研活动要找到出口,针对课堂上技术赋能突破教学目标的优秀片段,可以搭建自己的智慧库,助力更多教师。王主任也分别从技术的使用和课堂教学两个角度进行了评课,数学学科教学要从夯实基础、问题解决、学科思维三方面落实,同时技术赋能课堂使用要有效,适时、适度、适量的使用,助推教学目标达成。崔主任最后从数学学科专业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一再强调要站在儿童的立场设计教学,问题要精准,着重在对话课堂上找到发力点,教出有幸福感的学生。

       脚下的道路,正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只有不断前行,才能走向更远的未来。人才的建设,如同薪火相传,不断为城东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推动其蓬勃发展的核心要素。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城东区教育局将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力度,激发教师们的奋斗精神,将个人的梦想融入教育的梦想、国家的梦想,与时代同行,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阅读 29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