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回乡行   亲情永不变

---- 三哥探亲记

黄卸寿
创建于04-17
阅读 32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三哥崔大源4月1日至12日从北京回衢州探亲12天。两次回老家下坦,又到遂昌与五位侄女会面,小住3天,我家是中转站,与众亲一起忆家史,叙家常,思往事,访故地,其乐融融,处处展现浓浓亲情。

 

   4月2日上午,我陪三哥到城区大南门、坊门街(步行街)、水亭门(网红打卡地)、钟楼、衢二中到北门的一条小街、南街等地走访了一下。我们小姨娘的糖坊原来就开在坊门街上,虽然确切位置找不准了,但也沟起了许多回忆。水亭门北面有个天王塔,三哥说他读的鹿鸣小学就在附近,他从小聪颖,曾经跳过年级。

    4月3日 、4日,二哥二嫂轮番陪着三哥在村方里面转悠,寻访村里的文化历史古迹,追忆陈年旧事。三位年事已高的耄耋老人(分别92岁、88岁、87岁)身体硬朗,挂满笑脸,隔壁邻居、村民们看见羡慕不已。

   村边小溪左右的灰召山(原我外公外婆家的)和马召山上,高大的苦槠树,正值花开时节。待秋天果实成熟,四方各地的人相涌而至前来摘果,果子可以用来加工豆腐。三哥回忆比他小时候看到的壮观多了,布满整个山坡。

    4月4日 上午,侄儿崔铁华开车送三哥到我家。

   下午我和三哥坐2点38分的火车动车从衢州出发,3点12分钟到达遂昌站,历时34分钟,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要下车了。这和我们五、六十年代到遂昌的速度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一次我和二哥到遂昌,先从衢州到龙游住上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再坐汽车从龙游出发。那时是蒸汽汽车,锅炉底层烧木炭产生蒸汽,蒸汽带动发动机产生动力前行。汽车遇到上坡,或者是木炭质量不好时,会出现蒸汽不足,驾驶员就得下车手摇鼓风机,烧旺火,待蒸汽够了才能继续前行,全程要走两天。34分钟与两天,不是简单的数字对比,折射出的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

    晚餐铁明采购和精心制作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款待我们。另有铁屏从临海带来的海鱼,铁群丽水带来的螺丝,有三哥喜欢吃的发糕、青糕和八宝饭。一边品尝佳肴,一边互敬美酒、饮料,其乐融融。

00:22


      4月5日,早餐后志斌陪三哥去瞻仰明朝戏剧家文学家~遂昌汤显祖纪念馆,并且浏览了城区主要街区。

   晚上侄女崔铁群在县府大院旁边的凯恩大酒店设宴款待我们俩位叔叔和同胞姐姐各家亲人,品尝到遂昌多款特色佳肴,并且点了黄米果、鱼头炖豆腐、油豆腐等三哥喜欢吃的菜。席间,铁群的小可爱孙女尽情为大家表演节目,逗来阵阵笑声。

00:26

    4月6日中午,三侄女铁峰安排我们在距离遂昌县城12公里处的好川人家农家乐就餐。

    好川是个与良渚文化有着渊源的村方,全村人口一千余人,有“钟、蓝、雷、盘”四大姓氏,过境公路穿村而过。民宅整齐有序,文化氛围相当浓厚,有文化大礼堂、良渚推沙盘、根雕院、纺织屋等。农户家家门口种满花卉,有月季、锈球、吊兰,还有珍贵的兰花,其中一家门口的三盆惠兰正在怒放,漂亮之极。

   侄女婿胡文涛的一位亲戚,曾经的乡干部老邓,既当导游,又帮助安排就餐。点的菜肴,特具农家特色,既可口环保,又营养丰富。  

 

 4月7日,我们要坐火车回衢州,几位侄女早早开始准备,一齐上阵,要做山芋和面粉饺子为我们送行,心想用吃饺子的寓意,带着她们的祝福和期盼,希望我们路上平安并且有好运。铁明和志斌擅长做馅,铁群拿手做皮,铁瑛熟练手包,三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10点钟就煮好了第一批山芋饺,让三哥和我首尝。先后吃了三批次,味道好的不得了。

   下午3点半,侄女和女婿们一直把我们送到遂昌火车站,等我们进站了才挥手依依告别,拳拳亲情令人动容。

   遂昌三天探亲圆满结束,许多难忘场景日后再慢慢回味。

    

    4月8日上午,天还下着雨,下午我陪三哥走访我们共同的母校~衢州二中,老天再次眷顾,在学校一个多小时停雨了。

   三哥64年前(1960年)在母校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求读6年本科。曾经回过母校一次,这次再次光临觉得变化更大了。两幢教学楼宽敞明亮,体艺馆、400米塑胶跑道、图书综合馆富有现代气息。但学校仍然保留着两幢旧的苏式教学楼,还有行政楼和音乐教室。我和三哥到当年在校时的老教室前寻找一下听课的感觉。

   校园内绿树成荫,有水杉、银杏、柚树,翠绿的香樟树遍布全校,挺拔高耸,枝叶茂盛,如同一把把绿伞保护着每位莘莘学子。母校背依浩渺的衢江,成千上万的鹭鸟栖身在这个安祥宁静的家园,在一棵棵参天大树上,恋爱结婚、筑窝生蛋、养儿育女、玩闹嬉戏。衢州作家毛芦芦为此撰写并出版发行了一本数十多万字的《鹭鸟日记》,2023年母校70周年庆典时,每位校友赠送一册。

   快出校门时,遇到一位在校学生的家长正在架机摄影,她主动问我们要不要拍几张照片。在母校几个有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帮我们留下了纪念,照片拍得十分专业完美。

   三哥说他当年高考之前,就被免考推荐到浙江大学学德语。一次打排球不慎脚踝骨折住院打了石膏,我记得去医院看过他。浙大去不了了,只得参加高考,脚打石膏的话,只能报考文科。体检前三哥自己强行把石膏拆掉,报考理科,最后实现梦想,上了清华大学。

   4月9日,再陪三哥回下坦老家,10天内两次回家,并且住夜,破了记录。

   侄儿铁华中饭后骑电动车搭三哥再去一处挖笋,收获不多,再换一处,收获颇丰。回家后二嫂略做处理,另把别人送的一根很大带壳的好毛笋和几根红壳笋并在一起,铁华开车陪三哥到乡政府所在地寄特快顺丰快递去北京。寄费超过笋价起码5倍以上,不为别的,只图北京侄儿崔策喜欢。

   中饭后二哥陪我们到村内外走走,沿着村边小溪边走边看,每隔几百米就筑有一道拦水坝,引水灌溉农田;小溪两岸,和常山江、江山江、乌溪江,石梁溪、庙源溪一样,要不是建塑胶,要不是水泥道路直通源头。

   村口建有一个小公园,小桥流水,我们在亭阁前留影纪念。


   4月10日上午,二哥陪我们到后垅去看看。后垅原来我们家和外公家的田有好几口,土地贫瘠又缺水,种稻产量不高,附近山上寸草难生。现在政府投资改造成连片的大棚,外乡人来承包种植经营,有苗木、水果等,山上种茶籽等经济植物,已经有相当规模了。我本想多拍几张照片的,二哥和三哥一下功夫不见人影,追上他们已经快到山顶了。侄女婿志斌问我们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二哥说不光是穿越时空,更佩服共产党,把昔日荒山,现在变成绿树满坡和良田百顷。

   据三哥回忆,当年给外公家放牛,在后垅耕完田,舅舅们回家了,只剩他一人。这里四面环山,人跡稀少,据说有日本人逃离时丢下的狼狗,村方有人被咬过,所以非常害怕。他就机灵地爬上牛背,免遭狼狗伤害。

     

 

   4月11日上午,带三哥到城市西区看看,西区是市政府所在地,是投资重点,发展建设飞快。先到鹿鸣公园,有廊桥、毓秀塔、湖泊、花坛等景观,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一年四季鲜花不断。

   后到市文化艺术中心和便民中心,建筑恢宏,气派壮观,成为西区新地标。

   再到浙西大草原,草地、风筝、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最后走过跨越衢江,连接老城与新城的景观步行桥。

   4月12日, 三哥坐8点的高铁回北京。为了轻装简行,三件行李提前由顺丰快递寄往北京,两盒带汁的油焖笋和两袋速冻过的清明果必须随身携带。

   车站挥手告别后,三哥一路北上,一路互动,若不是有网络通信,谁能想象有这么便捷。

   列车上三哥真情流露,随即写了一篇《探亲有感》,众亲纷纷点赞。

   下午4点,三哥报告平安到达北京南站。6点报告崔策开车接他到昌平家里,可见首都堵车一斑。12天的探亲之旅圆满结束。



  探亲有感

  离上次回家探亲已过去十八载,時間如同白驹过隙,十八个冬去春来,弹指一挥间,可家乡已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已难寻我記忆中的痕迹,我如同來到了一個十分陌生的世界。如果没有亲人的陪同 ,我已很难找到生我養我的老家,还有那教我知识,学会做人的母校。    

   一切都在变 ,是翻天复地的变。唯有游子的那思乡之情,融入血液中的眷念没有变,还有那亲人间的亲情永不变。

   十二天的探亲之行转瞬即逝,但亲人们对我的热情款待和給与我的浓浓亲情,一件件 ,一桩桩都历历在目 ,难以忘怀,永记心中。

   归途的列车在快速北行,而我的思绪仍停留在家乡的回忆里。那里有我童年时牧牛的群山;有我与小伙伴游泳,抓鱼摸虾的小溪,还有那亲身尝过的酸甜苦辣的生活历程 。随着年岁的增大思乡之情越来越浓,无论家乡如何巨变,仍感家乡一草一木新。

   别了,生我育我的家乡,亲我爱我的家人,我的根永遠在这里,等着我,我会再一次回来和你们相聚的。

              崔大源

              2024年4月12日

图片摄影   崔大康

文字撰写   崔大康

简篇制作   黄卸寿

阅读 32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