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实验小学弘景校区 一(3)班校外研学活动

糯米
创建于04-17
阅读 2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2024年4月15日,华阳实验小学弘景校区一年级全体师生前往农博园开启了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

启动仪式

出发前,校长在动员讲话中鼓励学生们,要认真对待此次活动,以良好表现完成此次研学之旅,展现迎小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并亲切叮嘱大家在研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00:13

快乐出发

策马扬鞭趁年少,研学旅行正当时。背上行囊,迎着朝阳,我们向着快乐出发了。一张张兴奋、好奇的笑脸,让我们对接下来的研学之旅,充满期待。

研学体验

卸下书包,让孩子回归自然,放肆撒野

收获探索世界的勇气,穿越山谷丛林大口呼吸来自土壤和大树的气息

触摸不同的植物,感受不一样的自然脉搏

细细聆听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00:17

农耕文化  农具介绍

一、犁:翻耕水田、早土的农具,历代农民种田主要依靠耕牛牵拉旧式农具,进行翻耕作业。犁的品种有板田犁、抄田犁、坡地犁、人拉犁、有大犁、小犁之分,大犁用于翻耕旱土、板田,小犁用于耕烂泥或耕第二遍。

二、脚踏水车:又名翻车或龙骨水车,由木链、刮板、踏架等组成,人力转动,结构合理,是古代最先进的排灌工具,车身杉木质,车轱辘及车架为棒木,通长415厘米。

三、扮桶:人力水稻脱粒的工具,其配套使用有扮摺、打板(扮刷),扮桶为四方形,上宽下窄,篾制扮摺围箕三方,经扮刷拍打脱粒。

四、风车:用来去除稻谷等农作物中杂质、瘪粒、秸秆屑等的本制传统农具。顶部有个梯形的入料仓,下面有一个出大米的漏斗,侧面有一个出细米、瘪粒的小漏斗,尾部是出谷壳的。木制的园形肚内有一叶轮,手摇转动风叶以风扬谷物。

五、鸡公车:即独轮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

六、斗笠是晴雨天都适用的。这种斗笠是用竹子编成的宽大帽子,呈圆锥形,可遮阳挡雨。

七、蓑衣是农民朋友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农具,农村人干活是不分晴雨天的,雨天同样要去做事,下雨怎么办,就要戴上斗笠,背上蓑衣,这样就不怕雨淋了。

八、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木制,主要依靠腰部和腿的力量推动,用手左右抛梭来织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纺纱织布相当普遍,除供自家人使用外,还把成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九、弹棉花工具:其工具由弹弓、磨盘、弹花棰和牵纱篾组成,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

十、鱼罩:是上小下大的园桶型无底捕鱼用具,适用鱼塘或者浅水区,一人一罩,浑水罩鱼,高手能通过罩的震动和声音判断出罩住的是什么鱼,再用手伸入罩内摸鱼,捉鱼。

十一、箩筐、水桶、刀 等等。在农村非常的常见,是用来装稻谷,然后挑回家的。

合影留念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成长中感悟生活,希望同学们都能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成!

阅读 2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