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而夏季是未成年人溺水的易发高发季!在此,我们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那么,如何避免悲剧发生?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这里,提供一些“防溺水”知识,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
一、溺水的高发时段
1.下午放学后;
2.双休日;
3.节假日;
4.暑假期间。
二、溺水的高发地方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三、发生溺水常见危险行为
1.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捡落入水中的物品等;
2.孩子擅自下河玩水,在水里或水域周围与同伴打闹;
3.进行水上活动时不穿救生衣;
4.在雷雨天气游泳;
5.对自己的游泳能力认识不足所做出的大胆逞能行为;
6.争强好胜,迫于同伴压力尝试冒险;
7.饭后、剧烈运动、饮酒或者服用药物后游泳;
8.身患感冒、眼疾等疾病去游泳。
四、拒绝诱惑“四条原则”
1.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4.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五、防溺水“六不”
六、防溺水“两会”
七、家长对孩子行踪“四个知道”
八、如何辨别溺水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
牢记这7种迹象: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九、溺水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认为溺水时,孩子会拼命拍水或者大声呼救。事实是,口鼻呛水后根本无法正常发声。所以,父母要一刻不停地盯紧孩子。
误区二:很多人认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事实是,野外情况复杂,身体疲劳、被水草缠住、风浪太大等因素都是造成溺水的原因。
误区三:很多人认为戴着游泳圈和充气玩具就不会溺水。事实是,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任何充气玩具都不能代替家长的看管。
误区四:很多人认为正规游泳场所有管理员和救生员,不会发生溺水。事实是,救生员做不到时时刻刻盯住每一个孩子,能时刻盯住孩子的只有家长。
误区五:很多人认为会游泳就可以救人。事实是,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不建议年龄小的学生在同伴落水时贸然施救。
误区六:穿戴救生衣,使用救生圈就能保证安全。事实是,有的溺水案例中,救生衣从身上脱落,救生圈不慎滑脱。所以,穿戴要紧牢,并谨防脱落。
十、学会应急自救和救人方法
自救:
1.屏住呼吸,放松全身;
2.尽量把头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
3.把身上的重物尽量甩掉,比如书包、鞋子;
4.身边的任何漂浮物都要尽量抓住,如木板、树枝等,借住它们的浮力浮在水面,寻找机会抓住堤岸边的设施、大树等固定的物体,不让水流冲走。
救人:
1.大声呼救,向周围人求救,立刻拨打110、119报警;
2.就地取材,看周围有没有救生圈、竹竿、木板等工具,将其抛向落水同伴,让他攀扶,将其拖拽上岸。拖拽时要伏地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3.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污物,让溺水者仰头,抬起下巴打开气道,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脱下溺水者的湿外套,擦干溺水者的身体,盖上其他干燥衣物,避免失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同伴落水我不怕,
立即报警和求救;
岸上船上莫惊慌,
镇定自若找工具;
搭救伙伴靠智慧。
自身安全最重要!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希望各位朋友们随时留意一下,如果您发现有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私自在池塘、河边、水库等地方游泳、戏水、玩耍,请您一定要及时制止!从您我做起、从参与做起、从身边做起!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备注:资料来源于安全工作与管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