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三争•守正创新】以“研”促教,有“备”而来——高新区小学数学组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

一叶知秋
创建于2024-04-17
阅读 3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为了凝聚教师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2024年4月17日,丰城市高新区小学数学组教师在组长顾珊珊的带领下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活动有两项,一是提出教学困惑,讨论解决方法;二是分年级集体备课。

       教师们梳理了在教学中的困惑,如: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之间练习的时间差?如何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等一系列问题。全体数学教师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解惑。

二年级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过“表内除法”的整除除法后体会除法中的“剩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了解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部分在除法中作为余数,在本单元的学习以后,旨在将余数的意义和生活中一些有剩余的情况相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期,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老师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一致认为应利用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借助小棒,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探索、突破学习重难点,揭示问题本质。 

四年级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老师们认为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老师们认为应该选择生活素材为计算教学的背景,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再将原有的元、角、分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联系,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五年级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的运算”大单元整体分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计算分为整数、小数、分数三个阶段完成。随着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计算逐步展开。分数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数的计算的最高阶段。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是这最高阶段开始。学习这部分知识,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法、小数加、减的联系,是后继学习分数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熟练掌握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其余各年级数学教师也开展了热烈地讨论。教师们纷纷交流个备时的想法,探讨教学环节及一些细节的处理,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

教不停,研不止。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既是思维的碰撞,又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又一次提升。


本次集体备课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还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大家资源共享,互相探讨,集思广益,让我们对教材把握的更精准,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阅读 3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