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我市举办的“好课堂”评比活动,进一步落实学科《课程标准》,践行“双主体双养成”教育理念;为了不断提高我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为了提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探索、思考、创新,累积教学经验,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最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镇于4月15、16日,在青山院中心完全小学和明德小学举办了为时两天的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第一节课由王艳敏老师带来的《分数乘整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怎么算(算法),而忽略为什么这样算(算理)。因此在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中,首先了解本节课学生视角中的数学问题,基于学生视角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自主尝试中探究算理;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在对比求同中明晰算理;巧妙质疑设问,在答疑解惑中融“理”于“法”;拓宽知识背景,在交流说理中丰富认知。并通过回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联系分数乘法,整体沟通小学阶段的乘法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邹广莹老师从让孩子们汇报课前预习单导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小数,再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计算价钱,体会小数与整数都是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再通过找一找小数的共同特点,让孩子们直观认读小数,介绍小数的组成。又通过红包里面小数的意思,以及小数的历史,又呈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宗超老师讲授《分数的意义》一课。本节课建立在初步认识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借助任务驱动,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利用迁移,将单位“1”从一个物体或一个单位过渡为“一个整体”,抽象出单位“1”,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单位“1”的概念,借助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中,宗老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自然引导,适时追问,紧紧围绕分数意义的数学本质,使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分数意义等概念,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认识几分之一》课,刘艳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熊出没》故事场景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熊大和熊二分月饼,让学生们初步认识一半就是二分之一,然后通过折纸,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接着不给图形让学生尝试平均分成更多份,怎么去表示其中的一份。最后,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内容层层递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分数的意义》一课,阚瑞峰老师通过学生身边的事物,由浅入深的引入课堂。再用几个幽默小故事使学生在欢笑声中,对分数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中学生通过看、听、动、说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中。最后以分数作比点出学生、教师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虞桂圆老师的《分数乘整数》一课,在课前,虞老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虞老师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图形。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做 好了铺垫。另外,虞老师用小组评比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分数的意义》一课,玄丽彦老师从回顾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及观看短片了解分数的产生及演变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物品的1/4,比较概括出单位“1”,再通过自己创造一个喜欢的分数、明确分数单位、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接着通过一些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会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最后把分数置于数的知识体系中,沟通了分数、小数、整数在数的认识上的一致性。揭示出“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陈志国老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同时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
《正比例》一课,玄小东老师通过视频植物、时间、月相、城市变化,引入汽车的行驶中的变量及相关联的量,通过问题找出生活中相关联的量,理解相关联的量再通过汽车行驶时间、路程变化和它们的比值引出正比例,在通过商店销售笔的数量和总价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又通过找两个表共同之处引出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量,及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条件,根据所学知识练习,最后通过小调查对自己满意度是否成正比例结束本节课层层递进,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联系
《分数的意义》一课,刘银平老师从谜语及复习三年级知识导入,再给学生呈现分数历史,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再通过小组合作分小棒和小球,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分数的意义。最后通过课堂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
《认识几分之一》一课,王静老师从拍手游戏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二分之一,接下来设计图形操作活动,创造二分之一,几分之一,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模型。随后利用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迁移,适时引入分数的产生历史,感悟古今中外数学家智慧的结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力求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有余数的除法》一课,郎玉琳老师首先让孩子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从而让学生复习没有余数的除法,然后把学生带入情境《分苹果》,先感受没有余数的平均分,进而出现没有正好把苹果平均分完的情况,有所剩余——余数的出现,接给孩子们展示课本事例:分铅笔和分桃子,让孩子们分一分,找出余数。第二步:通过分画片游戏,复习没有余数的的除法的算式写法以及读法,引出有余数的算式的写法与读法。第三步:通过练习进而让学生感受余数以及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单位为什么不同。整堂课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尤其是动手操作环节,更是热情高涨,能紧紧跟随老师的节奏,让学生们运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了本课知识,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本次活动是一场教与学的盛宴,12节课给我们的思考是还要加大力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用课标指导数学教学,尤其是数与代数领域里的数感、量感、算理的运算一致性如何在教学中扎实落地还是努力的方向。每一位参赛老师都为这次活动付出了勤劳和汗水,每一位老师都在付出中得到了成长,成长中感受到了快乐!
学无涯,教亦无涯,探索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