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阅读开始——阳信县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读书交流活动纪实

小学道法双胞胎妈妈
创建于04-16
阅读 15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一个人的美好心灵。读书,可以从他人的视野中增长见识,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读书,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尼迪,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书,还能够在喧闹的生活中还给自己心灵的沉静。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老师们的理论修养,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起共同阅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一书。4月16日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

万希燕老师跟大家交流的是《如何精准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万老师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的方向,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行为的落脚点。怎样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呢?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遵循科学性,融合性,主体性,适切性四个原则。即依据课程标准和纲领性文件、教材、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设计目标;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者有机融合;设定的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精准设计教学目标,还要提纲挈领、把握目标梯度、结合学生实际,也就是说要研读课标与大纲,全面理解教材,确立基本目标,了解分析学生实际,确定精准教学目标。

王文娟老师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选择处理教学内容时注意:适切联系生活。所谓适切性,就是既要适合学生,为学生所接纳,所感兴趣,而且又要有针对性,既要有趣又要有意义。我们知道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我们要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些理念不断的更新着我们的观念。我们应该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儿童的生活世界才是真正一节好课精彩、亮点的地方,课上要巧妙的让学生精彩起来。让学生精彩起来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学生有真实的生活的真切感受,一定要讲他真实的事情。 我们今天课堂上追求的是让学生说实话,说真话,所以我们要变文本逻辑为教学逻辑,老师凭借教材的文本逻辑,在教学中要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逻辑,通过一个个的话题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一定要实现现实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融合,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适切性,只有内容选择达到了,我们的课才有可能上好才有可能上的精彩。我们德育课程最初的目的也是最终的价值就是帮助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成长。  

       张燕燕老师就如何智慧的开展教学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张老师认为:活动性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首先:在活动之前要求要具体;其次,我们设计的活动要有思维价值,第三,我们在活动过程当中要给学生预留充足时间,孩子们开展活动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注意观察,筛选关键信息,指导孩子们的活动。第四,我们在活动结束之后要让学生去充分的表达体验,去分享收获,去提出问题,也就是学本教学中展学和教师引领提升。

       孙教授曾经在《理念即策略 方法即内容》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们教学策略的选择与确定的背后,有着教育理念的支撑,这不仅仅只是技术性问题,而是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真正的智慧是对儿童的关心和支持,对课程的理解和坚守,对生活的热爱要有追求。只有生活当中非常乐观的一个人才能够在课堂当中给孩子们一些宝贵的建议,才能够和孩子们一起成为课堂当中的成长者。

     雷书枝老师分享的是《如何使德育课堂充满德性》。雷老师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这是思政课的使命!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锤炼学生责任和担当;凸显"德"的价值引领,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理"的情绪态度,健全学生人格;涵育"法”的规则意识,增强学生法治思维;磨砺“劳”的毅力品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宽”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全球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曹树仁老师指出: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好的德育课堂本身必须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课堂氛围充满尊重,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课堂互动传递真情实意,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好的德育课堂本身必须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课堂氛围充满尊重、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课堂互动传递真情实意、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德育课程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是整全性的存在,教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教师所组织的整个教育活动过程,都在给学生提供道德教育的信号。

      王玉丽老师认为: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更丰富的情感,对建立学生的人品与人格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对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的讲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提升学习主动性,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使其情感态度不断成熟、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必要、正确的引导完成高效率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在个性及人格方面获得健康的成长。

      劳爱君老师最后进行了总结:孙彩萍老师《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一书,聚焦分析了小学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讨论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如何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适切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智慧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自觉实现德育意义通达“德性”?可以让广大老师详细了解到:优质教学案例在深度、精准、适切、智慧、自觉和充分六个核心指标上处理的精当与不足,可以举一反三,进一步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育德能力和育人水平。


       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室会读好书,多读专业书,持续提高工作室成员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以书育人、以书启智、以书怡情、以书养德”的教育目标,为全县教育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编辑:王文娟

审核:劳爱君  雷书枝

阅读 15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