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家园共助孩子成长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
1提醒家长避开观念误区
误区一: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情
对幼儿来说,幼小衔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帮幼儿掌握知识经验,还包括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等,这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而这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进入大班之后才开始的。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一年龄阶段为下一年龄阶段的发展做准备,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够由量变引发质变。
因此,无论幼儿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幼小衔接的内容应渗透在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当然,根据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家长可开展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要多学习知识
在幼小衔接阶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在部分家长心中。这些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就会给孩子报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在重视幼儿知识的增长时,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
事实上,学习品质对儿童在学校能否取得成功尤其重要。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习品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学习态度方面聚焦于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与动力;在学习行为和习惯方面则关注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力、目标性、合作性等;在学习方法层面重视儿童的观察、探究、分享与展示等。”这些学习品质的养成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或重要领域,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
误区三:幼小衔接就是为孩子选所好学校
有些父母以为,为孩子找一所理想的寄宿制小学、私立小学或名牌小学是最重要的一项衔接工作,并且抱着“一定要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这样的想法,对此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当家长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物质方面的准备时,难免会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
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幼儿,由于角色、学习任务、环境等的变化,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
误区四:幼小衔接是孩子的事情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很多大班家长、老师都意识到了孩子角色身份的变化,因此会在孩子的角色身份转变上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有些家长却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从一个幼儿家长转变成了一名小学生的家长;
而部分幼儿老师在与家长共同促进幼小衔接时,关注的也是孩子的准备,未能与幼儿家长在自身角色变化的准备工作上进行讲解和沟通,以至于家长未重视自身的角色变化,忽略了自己也要做出相应准备提前适应角色变化。
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中,家长在为幼儿做好相关准备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出相应的准备提前适应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变化。
误区五:“零起点”等于“零准备”
“零起点”教学强调小学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的零起点,以及课程实施的“零”起点这两方面。但“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小学是系统化学校教育的起点,有着与幼儿园教育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与幼儿园相比,孩子的角色、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以及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大变化需要儿童在进入小学前有一个的平缓的过渡和充分的入学准备。
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的。坚持“零起点”教学,不是让我们不做任何准备,而是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一些幼小衔接的误区,如何更好地使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上实现双向衔接,如何正确地做好入学准备。
2助力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而小学是课堂模式。但其实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幼儿阶段的游戏与生活经验是在为小学的学习做铺垫。因此,教师应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不必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知识教育,让家长认识到教育过程需要遵循自然性和连续性,对孩子的培养也应坚持从游戏与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培养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行为特征,帮助家长客观分析幼儿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孩子在个性、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和短处,让家长对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基本的概念,并拓展思考如何帮助TA扬长避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救。
为家长提供科学衔接的行动建议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为孩子入学做准备时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包括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教师可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助力家长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1帮孩子做好身心准备
①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家长可利用绘本,和孩子讨论入学后的生活,告诉TA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让孩子明白“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你不听话上小学有你苦吃”等负面语言和孩子交流,而要用“你真的长大了,越来越像小学生了”等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孩子对小学的产生向往。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带孩子认识小区或者朋友家的小学生哥哥姐姐们,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一些视频材料了解小学课堂的形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②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首先,家长自身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幼儿,及时有效地回应孩子的合理需求。不要在他人面前比较孩子之间的长处和不足,不大声呵斥幼儿等,避免因成人的不当做法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
在此基础上,家长还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在亲子陪伴中,选择能给幼儿带来情绪情感体验的绘本阅读、角色扮演活动等,引导幼儿恰当表达情绪,学习积极应对和化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③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锻炼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生活的节奏较快,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这些方面的变化,需要幼儿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来应对。为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孩子进入小学前体能方面的准备。比如,定时带孩子参与一些体育项目,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运动时间,鼓励、支持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如球类运动、游泳、跳绳、短跑等。
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方便、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把体育活动游戏化,让孩子感觉到运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在跳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双人跳绳,玩篮球时和孩子一块玩躲避和传递游戏等,锻炼与提升孩子弹跳、平衡等方面的能力。在锻炼孩子大肌肉动作的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比如鼓励TA学会正确地扣扣子、系鞋带,引导孩子掌握画笔、儿童剪刀的正确使用方式等。
2帮孩子做好生活准备
①逐步调整一日作息
首先,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相对稳定的作息规律。爸爸妈妈可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其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TA“严格”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其次,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比如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手工等)前,要让TA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做事所需要的时间,并提醒孩子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做一些其他事情(如来回走动)拖延时间。
最后,建议家长们要做到作息有序与灵活调整相结合。孩子升入小学后,在作息时间上可能会面对一些临时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家长需要增强孩子的适应性,让孩子偶尔感受到与平时不同的生活节奏,比如有意识地安排晚上去散散步、周末参加一场读书会等。
②指导幼儿学会劳动和生活自理
建议家长要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穿脱衣物等,指导幼儿学会分类管理和自己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在家里,还应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扔垃圾等。在这点上,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③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培育孩子正确的安全观念,家长应教会幼儿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如帮助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的基本信息,知晓设备设施、人群聚集等情况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
尤其要特别告知幼儿在遇到危险时,如何正确地提供正确信息、有效求助,如:教会孩子向成人求助或拨打求救电话的方法。
3帮孩子做好社会准备
①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
在生活中,建议家长多鼓励幼儿结识新伙伴、积累交往经验,如:安排家庭户外野餐、组织邻里小伙伴一起游玩等,为幼儿创设自由交朋友的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多和他人一起合作开展游戏,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建议,学习协商解决问题。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指导孩子如何提供帮助;遇到冲突时,指导孩子尝试用协商、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②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建议家长对于幼儿诚实和守信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如发现幼儿说谎、说话不算数时不要直接批评和惩罚,而是要耐心了解原因、积极引导,帮助TA知错就改。
此外,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还要帮幼儿培育基本的规则意识。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游戏、家庭规则,并引导幼儿自觉遵守。家长还可以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幼儿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帮家里拟定一份超市采购清单、为爸爸妈妈的休息日做一次活动安排等,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③激发孩子的归属感
在家庭里,父母应营造温暖的氛围,让孩子对家庭和集体产生良好印象;在园所时,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园所的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会在集体中出主意、想办法、做事情,收获满满成就感和荣誉感。节假日,家长们可以多带孩子观赏风景名胜、品尝家乡特色美食,从而让孩子对于家庭、班级、故乡建立初步的归属感。
4帮孩子做好学习准备
①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支持探究行为
尊重孩子好问的天性,让其对周围世界保持持续的探究欲望。比方说,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观察昆虫,周末去逛逛科技馆、博物馆,并且在玩耍时多多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支持TA进一步实践自己的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
②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完成任务
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如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具有耐心和韧性挑战的游戏和活动。在开始前,家长可以先向幼儿介绍活动安排,鼓励TA说一说自己的计划,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做调整,保证他们有充裕的活动时间能够专注地完成任务,并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过程中,家长应接纳幼儿的不同想法,而且千万不要干扰孩子专心做事。
③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助其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比方说,如果孩子对海底生物非常感兴趣,可以结合绘本或者海洋馆游览的经历,引导TA去做一些海洋生物的调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及探究的过程、方法;如果孩子主动提问,家长应及时给予回应,多多沟通交流,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由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幼儿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科学的幼儿衔接将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此,教师需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进入小学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幼儿入学搭建缓坡;同时,还应在家庭教育中提供有效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上更默契地和园所达成一致“战线”,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