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百谷,春生万物——宇龙白云幼儿园24节气之“谷雨”

Pigrig .
创建于04-16
阅读 9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二十四节气谷雨

        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时节,阳光煦暖,降雨增多,土壤亦如膏腴,正是百谷拔节生长之时。

节气由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时节

谷雨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在北方地区,谷雨是“终霜”的象征。

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谷雨”这一节气名称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反映出了节气的农业气候意义。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赏花等习俗。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

《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也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谷雨”节气名称源自“雨生百谷”,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气候特点

春雨绵绵是谷雨节气最主要的特点。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进入谷雨节气,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降水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华南地区,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流域基本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的分界线,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在北方,谷雨是“终霜”的象征,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没停止,很多地方会出现初雷。

谷雨三候

  

一候 萍始生

浮萍又称青萍、紫萍。成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偶然相遇。自然意义上的“萍水相逢”则在每年谷雨。

二候 鸣鸠拂其羽

鸣鸠,也就是布谷鸟。谷雨之后,春日山谷、田间地头,可能听见“布谷——布谷——”的叫声。

三候 戴任降于桑

戴任即戴胜鸟。戴胜鸟停留在桑树上,如此美丽的物候描述,如同蚕桑与农耕写就的诗行。

谷雨习俗

赏牡丹

谷雨时节,花事正浓,而牡丹尤胜。李白清平调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展现宫中牡丹的富贵与浓艳。诗句“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则展现了牡丹的素雅。

采茶

谷雨采茶,是江南的习俗。郑板桥说:“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一杯谷雨茶在手,品尝属于春天的绿意。

吃椿

在北方,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吃香椿乃民间旧俗,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祭祀仓颉

谷雨节气还与造字的传说有关。《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每年谷雨,在仓颉故里,会有一场祭祀文字始祖仓颉的盛典。

作为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暮春的来临,也是播种的时节。在布谷鸟“催耕”的啼鸣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春茶采摘。“雨润百谷,万物生长。”播撒的不仅是谷种,更是丰收的希望。

总之,谷雨时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时节。在这个时节,农民们忙于春耕,孩子们忙于学业,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夏天做好准备。让我们珍惜这个美好的时节,感受春天的气息,迎接夏天的到来吧!

宝一班

00:52

宝二班

01:05

小一班

01:05

小二班

00:30

小三班

01:04

中一班

00:54

中二班

00:38

中三班

00:39

大一班

01:05

大二班

02:05

大三班

00:12
阅读 9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