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闵行区教育学院德研中心研训员顾彩娟老师、上海市闵行区北桥中心小学校长沈嘉俐老师、德育处主任黄琦老师、区班主任中心组的俞冬华老师、王雯雯老师,闵行区第十九期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小学)、闵行区南片小学二、五年级班主任代表、闵行区“有德”班主任种子基地部分学员以及各基地学员,相聚在美丽的北桥中心小学,参加“藏在红色里的大爱”区级主题班会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闵行区有德顾彩娟班主任种子基地郭惠杰老师主持。
第一节课由北桥中心小学的李嘉怡老师进行课堂展示,李老师执教的《红娃爱国旗》一课,通过交流与回顾了解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明白每个人都要尊重国旗,爱护国旗。通过讨论与辨析,激发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为祖国感到骄傲。通过情境问题解决,学会正确的爱护国旗的方法,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爱护国旗的习惯,努力为国旗添彩。
第二节课由北桥中心小学的许玉真老师带来了《展家乡风采 做有为少年》一课,通过回顾活动视频,了解家乡颛桥的文化特色。通过分享家乡风采照片,增强对颛桥的喜爱之情,加深个人情感与家乡形象的联系,感受到家乡颛桥的蓬勃发展。通过思考、交流家乡发展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学生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采访长辈等方式搜寻有关光华路的前世今生,通过班会课的形式分享所思所悟。作为家乡发展的小主人,走进颛桥的大街小巷,结合自己的发现,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引导学生将家乡建设的责任落到实处,化为行动。
随后两位上课老师进行说课反思。李老师通过二年级学生的学情作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各环节反思。她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的回答更好地反馈,以后需更关注学生资源生成的利用。许老师对自己课堂可改善的部分与思辨问题如何有效的讨论进行了反思重建,认为自己可以对教案以及整个流程更熟练,或者把更多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更相信五年级的学生其实可以做的更多更好。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 北桥中心小学张老师、北桥中心小学宋老师、闵行区“有德”顾彩娟种子基地的宋老师、冯老师以及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王老师和董老师对两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进行了评课。
马桥实验小学的俞冬华老师指出,李老师的课堂前期非常扎实,序列化的活动,孩子的认知已经有了积累了。现在的小朋友存在的是知行不合一的问题,学生知道但是只能在老师在的时候做到,说明内在情感不到位,就需要激发爱国情感,可以这样去做:(1)顺势而为。顺着学生的回答去导。比如学生回答尊重国旗,因为是革命先辈的献血染红的。老师就可以立刻追问:“你能讲一个小故事吗?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的理解呢?” (2)借势而进。老师提问:“为什么要行注目礼呢?”,更可以追问:“我们在日常的升旗仪式中,有没有注意到行注目礼呢?”不仅是相关规则的规定,更是热爱祖国而这么做。(3)造势而起。适当地设计一些思辨问题。比如:我又不损害国家利益,我可以不站端正吗?只有内外合一,里外一致,这才是真正的热爱啊。一层一层铺垫,才能激发爱国情感。(4)乘势而上。老师要学会引导。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提问:“老师觉得这些人都在悄悄地为国旗增光添彩,你知道为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逐步积累,让认知内化外显。
闵二实小的王雯雯老师评价,许老师这堂课自己带的比较多,对孩子们的表现自己一直层层把关,许老师的认真态度显而易见,许老师的成长也在引领小朋友的成长。本堂课的主题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说“因为一条路,爱上一座城”。课堂上从路的变化,到人的变化,再到城的变化。小朋友真实的探访,有资源的呈现。通过线上线下搜集资料,了解家乡颛桥的故事,拉近学生和家乡的距离。通过实地探访光华路,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思考自己能为颛桥发展做些什么,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的奋斗情怀,让小朋友关注到民生问题,树立自己的目标抱负。
顾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这次活动集聚了北桥中心小学老师的支撑,整个团队的力量很强大。这次的课呈现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今天的主题“藏在红色里的大爱”,是指如何提高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努力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实践育人,亲自探访,去研学。顾老师也提出了以下的建议:(1)要有目标意识,要有主题意识,内在还不是最清晰。普通人的生活如何与大爱连接在一起,老师要引导,学生才会勾连紧密。(2)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执教教师的引导性?老师只要穿针引线,相信孩子,让孩子发挥。老师提的问题需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需要学会解读学生。(3)如何研究扎根策略。如何有效地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扎根?不能只是简单地堆砌,问题的设计要层层扎根。可以通过贴进学生的情境问题进行扎根,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行扎根。两堂课也可以设计小的思辨,更深入地扎根仁爱教育。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是主题班会课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第十九期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员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研讨活动,也有许多感悟与心得。
学员感言
上师三附小 王雨诺
通过两堂课的学习, 让我收获颇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首先是第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李老师能够在二年以小的切入口“爱国旗”开展班会是非常敢于挑战的。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恰到好处,做到了循循善诱,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中进一步地加深思考和理解。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领悟。比如在猜谜、观看视频、漫画情境辨析等,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果在课堂上再设计一些思辨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认识,相信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其次是第二堂课:五年级的“展家乡风采,做有为少年”的课堂主题和选材让人眼前一亮。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堂课非常有意义和价值。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身边的“光华路”,回望过去,展望回来,老师准备的很充分,同学们的表现也特别大方、自信。课堂上教学的活动形式和展示方式多样、有意思。借助西沃在线呈现的照片,省时省力;同学们现场亲自做介绍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些图片视频的编辑为本堂课做了很好的服务。同时我也关注到了同学们课前开展了一些小队活动,其实是特别好的,但是课堂上呈现的不是非常充分,如果老师可以把一些板块交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堂上来展示交流,相信老师自己也会少一点紧张。
鹤北小学 闵琳娜
有幸听了李嘉怡老师的《红娃爱红旗》的这一课,为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提供了一些思绪。一堂课离不开扎实的前期活动,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并能勾连学生生活实际,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李老师以“爱国旗”切入,循循善诱,提高对国旗的认识,表达爱国之情。这堂课立足学情,目标落实到位,知行合一,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认知内化于心。另外,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动画情景的辨析,升旗仪式的引入,劳动者的视频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学生的思与悟。李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不断生成、挖掘资源,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学习更加有实效。
华星小学 张佳硕
有幸观摩了两节精彩纷呈的主题班会课,这两节班会课内容丰富,深入学生的内心,真正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我也看到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在《红娃爱国旗》这节课中,李老师巧妙地通过总结维护国旗的行为,引导学生们加深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她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实例,让孩子们认识到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维护国旗的尊严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李老师还鼓励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维护国旗。许老师的《展家乡风采 做有为少年》则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家乡颛桥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变化,引导孩子们思考家乡发展的问题,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在交流中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火蕾
今日聆听了两节红色教育主题班会,收获满满,感悟颇多。两位执教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中的资源生成,课后的延展活动,通过这一系列多姿多彩的序列活动,凝聚着孩子们的心,教会孩子们心中的爱国精神要做到知行合一,也让孩子们更加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从而内化于心,激发孩子们将来为祖国做贡献的心。同时,通过老师们的智慧心得分享,也让我有了以下思考:班会活动的设计要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和自己的生活之间是真切关联的,才能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及素养提升的目标。但主题班会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如何将这种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动力,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交大马桥实验小学 毛雯倩
很荣幸聆听了非常精彩的两节爱国主题班会课。
《红娃爱国旗》一课中,李老师立足于班级的真实问题,通过知国旗、敬国旗、护国旗和亮国旗四个环节,层层递进,拉近学生与爱国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能够知道国旗的来历、意义,同时,李老师也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明白爱国旗就是爱祖国,明白爱国可以从日常的小事中着手,要从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统一。
《展家乡风采 做有为少年》一课中,许老师立足于颛桥文化,聚焦于“光华路”,从历史变迁、工业落户和创意街区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探寻的环节中,许老师巧妙地利用了“探店vlog”,让学生化身自媒体博主去挖掘和感受光华路日新月异的改变,随后,又用了“街头采访”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白家乡的发展离不开人,帮助学生树立作为颛桥人未来发展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充满了教学的巧思和智慧。
闵二实小 单盈盈
非常有幸聆听了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的两节精彩纷呈的班会课,尤其是李嘉怡老师的班会课《红娃爱国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教学设计,从“知国旗”—“敬国旗”—“护国旗”—“亮国旗”,层层递进,不断升华,让学生不仅明白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旗,而且进行深入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爱国旗爱祖国应该做到什么?除了教学设计上的亮点,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引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例如出示学生升国旗时做小动作的照片,播放如何保管小国旗的视频动画,都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小组交流、分享学习单等环节,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总之,这次活动收获满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学以致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更好地达到育人目标。
文河小学 姚立军
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的两堂生动精彩的班队课,令我收获颇丰。其中李嘉怡老师执教的《红娃爱国旗》这一课整堂课生动有趣、环节紧凑,形式多样,围绕“知国旗”、“敬国旗”、“护国旗”、“亮国旗”四个环节展开,环环相扣,设计合理。李老师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明白国旗的意义,自觉的爱国旗。通过爱国旗激发爱国心,让孩子明白爱国离我们不远,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积极、阳光的小事。
金汇实验 吴超轶
李老师能立足于班级中的真问题出发设计班会课,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真实与贴切,值得我学习。学生升旗时,心不在焉,左摇右晃;把国旗当做普通的物品,随意地丢弃、弄脏,升国旗仪式迟到等也是我们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李老师通过设计与开展亲子阅读、实地探访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旗背后的故事,深化了学生对国旗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又通过争做护旗手的选举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爱国不仅是一种意识,更一种行为规范,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爱国。这对我在自己班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