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和保护儿童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防止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什么是小学化呢?
幼儿园“小学化”是把小学的知识拿到幼儿园来教,或者以小学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会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靠拢,甚至模仿和照抄小学教育。
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1. 教学内容小学化:偏重智力教育、强化拼音、写字、算术、英语等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形式小学化: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孩子自主探索。
3. 教学布置小学化:教室布置成小学课堂,以课堂教学环境取代游戏化场景。
4. 评价维度小学化:把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认识多少汉字和单词,作为评价指标。
5. 生活方式小学化:时间全被学习占领,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少,失去快乐童年。
小学化的危害
1. 违背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
提前把小学的内容灌输给孩子,往往高于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水平,拔苗助长的后果反而害了孩子。
2. 造成孩子厌学情绪
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知识,容易给孩子带来挫败感,造成孩子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
3. 引起家长盲目竞争
家长们争相把孩子送进小学化的幼儿园,并对老师和园所提出各种要求,让园所和机构迎合各方需求,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更是让孩子失去了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
4. 让孩子失去幸福感
过于繁重的学业,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应付学习,失去了童年本该有的精彩。
5. 打破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
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在幼儿园阶段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和做题完成的,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各个领域的技能得到发展……
6. 影响孩子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方面都同等重要,各个方面均衡发展才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怎样预防幼儿园“小学化”
1. 幼儿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理念,以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遵循幼儿自身成长发展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应主要以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
2. 家长应转变教育培养观念。
明确幼儿的智力标准和能力标准的设定,真正了解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优秀、出色的孩子,而不是以单一的分数论英雄。
幼儿园都学习哪些内容?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够照顾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也是他们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的基本能力。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提高主动结交朋友的胆量,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大方,并逐步养成文明礼貌、谦虚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结合五大领域的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此,家长们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在幼儿园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
《幼儿教育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幼儿园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象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幼儿园应给幼儿培养出其人生发展所需要的诚心、礼貌、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等良好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