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晚上8点,第80期《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在海南自贸频道播出,施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施茶村村委会三委干部及全体工作人员,在村委会党员活动中心参加此次电视夜校培训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今天晚上的《乡村振兴电视夜校》节目组,将带领大家走进三亚市,听听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解光增讲述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工作中的“三亚做法”。
据解光增介绍,2021年9月,经省农业农村厅批复,三亚市列为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试点期限两年。在这个过程中,三亚通过创建一个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系、健全一套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农民合作社协作扶持机制的“三个一”举措,强化指导监督,创新服务方式,以优示范,由点到面,探索形成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的路径方法。
解光增表示,未来,三亚将继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和“百员带千社”行动,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引导提升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不断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了解到三亚惠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的亮点是: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致力于为三亚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辅导服务,起到连接政府行业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为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服务中心的辅导员们经常通过实地考察、电话沟通、面谈指导、线上联系等方式,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了解到三亚远兴农百香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亮点是进行业务转型,打造成为新型的劳务服务合作社。 转型后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工人+基地”的运营模式,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服务内涵,不断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获得收入。如今,三亚远兴农百香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劳务业务已拓展至周边多个村庄,未来,他们还将不断探索更多的劳务服务形式,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吉阳区乃至三亚市劳务服务的“金字招牌”,带动更多村民实现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最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是三亚金凤凰南繁制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致力于提供机械化育秧插秧服务,推行“订单式生产、育秧插秧一体化”的托管模式,并通过“育秧中心+插秧服务队+插秧机手”的运作方式,实现年服务面积约2万亩,惠及农户约7000户。 通过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合作社一方面在服务价格上给予农户优惠,另一方面又发展了自身业务,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机械化插秧,该合作社推行的托管模式是培养推广员,以接收订单的方式进行统一收费、安排地块以及确定种植品种。 合作社采用先进设备进行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育秧,间接降低农户成本,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将农户从繁重的农事劳作中解放出来,投身到第二、三产业中,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真正促进了农民增收。
今晚的电视夜校学习结束后,大家就学习情况,从“学先进,找不足,促发展”的角度,深入的交流了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三亚将“合作社”玩出了新花样,通过转行,新型“合作社”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辅导服务,在政府行业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为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及时排忧解难,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真正发挥了桥梁沟通作用;三亚南繁制种专业合作社将“合作社”玩的更“溜”,制种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制种业务了,他们将“合作社”发展成致力于提供机械化育秧插秧服务,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扭转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转亏为盈”的局面,为农村大量的撂荒地提高了借鉴“样板”。回到今年中央1号文件,此文件要求大家要学习应运“千村经验,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他的核心是学习别人先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要创新,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正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