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党的教育,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西乡县人民医院赴井冈山党性学习培训圆满结束!

从头越
创建于04-16
阅读 28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医院各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热情,增强党性修养、汲取奋进力量。于4月8日至13日,4月21日至26日,西乡县人民医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同志分两期赴井冈山开展“接受党的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培训活动圆满结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政权,都是从井冈山开始。它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

      短暂的时间里,学员们切身感受到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辛!重温革命斗争历史,感受战争时期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了解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朽功勋!学员们心灵受到新的洗礼,思想境界得到了新的升华!

        第一天,大家怀着崇敬之情来到了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列队认真倾听来自井冈山干部学院欧阳教授现场教学,他深情的说,这里一草一木都浸润着烈士的鲜血,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48000多人,在短短840天时间里,平均每一天有56名烈士倒下。而在这4.8万多名烈士中,能找到姓名、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还有3.2万多名烈士的英灵,至今无法查实,永远地镶嵌在了革命烈士陵园的无字碑上。听到这里学员们肃穆起敬,深深感受到革命烈士把青春融进山河,用生命铸就丰碑,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这就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市优秀教师,汤老师深情的说到每当走进历史的深处,我们总有无数的感动和无数的记忆,当这些感动再次被唤醒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够忘记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他们和你们一样,绝大多数只有十几、二十岁,他们正值青春年华,他们也有亲情、爱情,可是他们为了后辈的幸福,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却甘愿舍弃了一切。几十年过去了,烈士的亲人们盼来了革命的胜利,却没能盼来烈士们的回归……

        拾级而上,学员们来到了纪念堂,这里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题写的。

        烈士陵园,松柏叠翠,庄严肃穆。学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地来到瞻仰大厅,满怀敬畏之心,饱含敬仰之情,向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敬献花圈。一二期带队的院领导严辉书记,陈家洪院长上前整理挽联,全体学员三鞠躬,默哀三分钟,深深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

       面对党旗,一二期学员们再一次举起自己的右手,庄严地向党组织宣誓,在张英院长、张荣刚纪检书记领誓下,重温入党誓词,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传达出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充分展现了西乡县人民医院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井冈山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塑园、纪念碑五大部分。跟随带队老师,学员们来到了碑林。

        井冈山碑林始建于1987年7月,由碑亭、碑廊、自然碑型等部分组成,因势而构,曲折回环,上面镌刻着革命先辈们的字迹,表达了对井冈山精神的崇敬之情。学员们不时进行交流探讨,感悟着井冈山精神的真谛。

       天下第一山是朱德的题词,井冈山碑林采用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碑林一共陈列有138块精湛的书画碑刻,其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是长征老红军的题词。三是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赞颂井冈山的题词,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热情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英雄业绩、壮丽河山!

        学员驻足,倾听细看,不时用手抚摸,仿佛回到了艰难斗争的革命岁月中……

        烈士纪念碑高达27米,意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1927年创建。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亲笔题字。主碑的造型是“山”的形状,远看又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视则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走进烈士雕塑园,这组群像在整体布局上有一定的讲究,在园的左、右两侧是袁文才、王佐的雕像,就像当年他们俩山上、山下遥相呼应把守住井冈山一样,园内中心圈放置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4位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的雕像。还有其他在井冈山工作过的革命先辈,共计19尊雕像,真实地记录了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形象地再现了领导人物当年的英姿。大家跟随讲解老师,倾听着伟人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怀念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伍若兰雕塑前,大家久久难以平静,听讲解老师刘悦说到她是朱德妻子,1929年1月为掩护朱德、毛泽东等军部首长,她将敌人引向自己,弹尽受伤被俘,坚贞不屈。蒋介石亲自下令将她砍头示众,将她的头挂在赣州城楼上。当学员听到这里时,肃穆宁静,潸然泪下。

        当朱德听到自己夫人被残杀的消息后,非常难过。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离开时带走了一盆兰花,还写下诗句“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以此来怀念他的革命伴侣伍若兰。

         来到何挺颖烈士的雕塑前,学员们感到无比自豪,这是我们家乡人,陕西汉中南郑县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随部队上井冈山。曾任工农革命军团党代表、师委书记、红四军军委委员、团党代表、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等职。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下山。24日在大余战斗中受伤,转移时不幸牺牲。俊朗的外表,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志向! 永远铭记在学员心中!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学员们沉浸其中,感受着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通过讲解,大家对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以及井冈山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有48000多位革命先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能够找到姓名的烈士只有15744人,还有32000多人是无名英雄,他们的英名和事迹永远地镶嵌在了烈士陵园那块圣洁的无字碑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和平年代,同样需要有英雄情怀。此时此刻这句话同样激励着在场的学员们!

       学员们在马义夫就义的雕塑前驻足。马义夫是红军班长,在新七溪岭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为战友铺平了胜利的道路。战友之情弥足珍贵!

       博物馆里,陈列的一张张图片、一座座雕塑、一件件红军战士使用过的物品,仿佛是从激情澎湃的岁月穿梭而来的信物,告诉我们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伟大的革命圣地,学员们深刻领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的伟大意义!

         杜鹃,井冈山市的市花,与井冈山的光荣历史密不可分。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当地人称之为“映山红”,如今已成为这座英雄山岭最著名的象征之一!毛主席旧居前的映山红格外茂盛,朵朵竞相绽放,引得学员与之合影!

        新时代新征程,井冈山精神不也像一朵永不凋谢的映山红,可观照历史、指引当下、照亮未来。学员们爱它,因为它的红是最可爱的,与它站在一起,内心充满了坚定,井冈山精神融入血液,将永续传承!

       第二天,大家参观了大井毛泽东故居,学员们围坐在读书石前,聆听毛主席在井冈山“一根灯芯”的故事。从一根灯芯到万家灯火,这道光照亮百年,永不磨灭。

        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在毛泽东旧居,学员们仿佛看到毛泽东主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凝神思考,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重要的著作。它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雨下如注,井冈山干部学院的老师撑着伞雨中深情的讲解,学员们围着聚精会神感受毛泽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大爱之情!

00:42

       拂去历史尘埃的朱毛旧居,偎山面田,南方红豆杉和椤木石楠至今仍青翠欲滴,冠盖苍翠。黄屋大堂里当年仅存的一堵残墙和屋外的“读书石”渐渐拨开了历史的尘烟,学员们走进朱毛两位伟人的革命岁月,认真聆听革命往事,仔细观看革命遗迹,被革命领袖的伟大精神和斗争智慧深深折服。

        第三天,学员们登上黄洋界,耳边仿佛响起密集的战鼓、嘹亮的军号和震天的喊杀声。讲解员结合黄洋界保卫战开展现场教学,学员们听完这一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军民团结打击进犯之敌的经典战例,情不自禁集体朗诵《西江月·井冈山》来追忆那段峥嵘岁月。隆隆炮声早已散去,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永不磨灭。

        这张照片记录了毛泽东站在黄洋界上极目远望,观赏黄洋界巍峨险要的地势和当年哨口遗址,回忆起了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形。毛泽东特意邀请摄影师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车队在黄洋界足足停留了40分钟,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黄洋界高山迭影,雄伟险峻。在这里,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守住了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星星之火”,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了《西江月 井冈山》,歌颂战斗的胜利。

        革命的烽火之地,如今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站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当年革命军奋勇杀敌的呐喊声,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坚韧。


      学员们重走红军路,瞻仰纪念碑,观哨口工事营房旧址,寻朱德同志挑粮小道,想象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情景,学员们深深感受到先烈们那澎湃的革命激情、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伟大历程孕育伟大精神,体验式教学在带队领导的带领下,看尽眼中,听入耳中,更走进心中,学员们沐浴着崇高的精神洗礼,感叹着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而永垂不朽,切身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崇高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

        1928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等经常与井冈山军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到宁冈等地挑粮。在体验式教学中,让学员自己挑扁担,沿着崎岖的山路体验那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

        在响亮的红歌声中,学员们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在路上,大家亲身体验在革命艰难岁月里红军战士不仅要备战打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实地感悟革命前辈不畏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

00:16

       教学活动中安排大家做红军餐。它是一种忆苦思甜的方式,更是一种革命文化和优良传统的体现,表达的意思是为了纪念红军在艰苦条件下的革命乐观精神。

        在农户主人的带领下,学员们来到老乡家里开始入户调查和制作红军餐,热情的老乡们早已备好食材等待学员的到来。学员们分工合作、相互协作,撸起袖子就是干。

     平日里,大家忙于工作,奔赴在救死扶伤的一线,习惯与手术刀为伍,可是,这菜刀和掌勺是否能拿的起呢?只见学员们分工合作,不慌不忙,开始生火做饭、洗菜、切菜……逐步展开

        学员们团结一致,协商合作,物用其尽,不浪费食材,色香味尽在其中……

       架锅烧火,掌勺手中拿,气定神闲……

00:19

      分工协作,配合完成,摘菜,洗菜,切菜,剁肉,似乎平日工作中已然默契

00:10
00:48

       大厨大锅大灶,几十人要吃的饭菜,掌起勺来,专注其中,胸勇成竹

00:27

       这剁蒜的架势有模有样的,看来菜刀也能拿稳哦

00:55

       看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一桌桌饭菜上桌,学员们激动的心情按耐不住,先拍下留念,再慢慢细品其中滋味!

00:13

        一生中,能在井冈山过一个非同寻常的生日,这该是多令人难忘啊!同事的祝福,胜似一家人,温暖流进心田……

       第四天,大家来到了小井红军医院,它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面约6公里处。它是由原来的茅坪、大井两个医务所扩建而成的。最初取名为“红光医院”,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医院全采用木质结构,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有32间病房。医院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曾志,医务室主任段致忠。

        小井红军医院旧址,黑色的两层木楼似乎述说着它经历过的腥风血雨,学员们在它的古朴沧桑中仿佛看到了红军官兵的坚强与悲壮。

        红军师长张子清在一次战斗中,大腿负了重伤,住在小井医院期间,医务人员每天发给他一小包食盐洗伤口,可张师长每天只是用茶水洗一洗伤口,而把那一包包盐都藏在铺底下。当1928年底,根据地食盐已完全断绝,伤员们已没有一点食盐用的时候,他把所藏的那一包包食盐都捐给那些急需食盐洗伤口的重伤员使用,而他自己的伤口因没有很好消炎而感染溃烂,最后在井冈山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张师长献盐的动人事迹,至今还在井冈山人民中传颂。

         由于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造成医院的医疗条件极差,医务人员和伤员们一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治好一批批伤病员重返前线。

        坐在简陋的木屋里,听着井冈山干部学院老师的讲解,她说到医院缺医少药,医务人员就上山采掘金银花、鱼腥草、散血丹等草药煎熬给伤病员服用;缺少医疗器具,医务人员就地取材,用木头、竹子等制作成镊子、消毒盆、探针等器具;没有药棉,就将土布洗干净作药棉,一条纱布绷带用了洗、洗了又用,有时用上几十遍直至不能再用为止;没有手术刀,医生们就用盐水泡过的剃头刀、梭镖甚至切菜刀当手术刀使用,用小锯齿的木锯子当作骨锯来给伤员们做手术。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点消炎的药水都没有了,就用食盐水,甚至用石灰水给伤员消炎。学员们凝神屏气听着,感叹艰苦岁月的不易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当听到井冈山干部学院老师讲到,面前的这座小井红军烈士墓,就安葬着当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一百三十多位烈士。躺在这里的也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大家依依把手中小花安放与烈士墓上,表达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大家一同来到红军医院旁边的小井红军烈士墓前,集体默哀,表达对英烈们的永远怀念。

01:21

        毛泽东在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两本书,毛泽东深入浅出地揭示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一扫质疑革命前途的重重阴霾,化解了悲观和迷茫的消极情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道路自信。

        龙江书院,这里既是朱毛红军会师的历史发生地,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前身——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的创办地,在红军教育史乃至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五天,寻着历史的足迹,学员们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龙江书院,大家端坐一堂,聆听老师为大家讲授专题党课。再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史,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忠于职守且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光辉党员形象。

       讲解员说到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来到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4月24日,毛泽东、朱德在龙江书院第一次会面。据当事人何长工回忆,毛泽东见到朱德,高兴地说:这次湘赣两省的敌人竟没有整倒你!朱德不无感激地答道:我们转移得快,也全靠你们的掩护!他们边走边说,穿过龙江书院大厅,登上了文星阁的三楼畅谈,商定了两军会师的有关事宜,气氛亲切融洽。

    在这里让我们握手,学员们合影留念,或许不是一个科室,但是心心相印,同是一份伟大的事业,握手就是为更好的发展协力前行!

        在井冈山市茅坪镇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座砖土结构的两层建筑。它就是毛泽东居住过的地方——八角楼。1927年,毛泽东来到茅坪后,八角楼主人谢氏一家将八角楼楼上的房间腾给毛泽东居住。因房屋顶部的天窗为八角形,得名“八角楼”。

       八角楼前,一棵枫树与一块青石相簇而立。彼时,这棵树在石头下萌芽扎根,突破重压,竟把石头撑开了!今天,这棵枫树高大挺拔,一如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站在八角楼里,学员说用过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八角楼上》,立刻浮现在脑海中:“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

        站在这里,学员们仿佛看到毛主席八角楼上挑灯写的光辉巨著,这两本书凝聚了伟人的革命热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一路舟车劳顿,大家来到了没有围墙的湖南大学,来看看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创建于公元976年,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在其千年发展历程中,成为湖湘文化的重镇,也是湖湘人才培养的摇篮。当代的岳麓书院是全国书院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完成了由古代书院向现代新型书院的转换。

        在这里,学员们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璀璨光芒,体验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岳麓书院让学员更加热爱学问,更加珍视文化传承。


       岳麓书院还有多个重要的建筑,如东厢房、西厢房、兴庆阁等。每一座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展示着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匠心独运。在这些建筑之间穿梭,学员们不仅领略到了建筑之美,还感受到了古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是在乾隆年间,由当时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的,本名“红叶亭”,又称“爱枫亭”,后来改为“爱晚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古人在此题诗作赋、吟咏抒怀,今日,学员在此流连忘归、发思古之幽情,都因倾慕爱晚亭独特的气质,文化意蕴,这是岳麓书院里一份醉人的书香气息。

       最后一天,大家满怀期待来到橘子洲头。

      第一期学员看到激增的游客,果断放弃乘坐交通工具,迈开双腿,直奔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即便大汗淋漓,心中仍旧激动万分!

00:05

      几位学员终于跑到了橘子洲头的巨幅青年毛泽东雕像前,按下快门留下纪念,这一刻他们会想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想起“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想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期全体学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年毛主席雕像前,久久地站在那里,感受着一代伟人的风采,纷纷合影留念,表达对主席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几天短暂的学习培训,大家从井冈山来到了橘子洲头,心中感慨万千,通过整个教学活动,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更是时代的。大家纷纷表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工作中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做井冈山精神的积极践行者,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阅读 28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