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学人人讲 取长补短促成长----记屯昌小学六年级语文组“人人上公开课”活动

向阳而生
创建于04-16
阅读 2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更好地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使教师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让“双减”走向深处,落到实处,屯昌小学全体教师在第3-7周里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人人上公开课”活动。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创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立足本岗,全员参与,以评促教”为工作思路,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学校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六年级语文组的“人人上公开课”活动安排如下:第四周,李丽娟老师执教《汤姆•索亚历险记》;何春月老师执教《骑鹅旅行记》。第五周,王梅金老师执教《为人民服务》;麦晓曦老师执教《匆匆》。第六周,谢福红老师执教《学弈》;黄园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第七周,王燕主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王敏主任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郭容飞主任执教《表里的生物》。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课文。李老师在这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导”的作用,扶与放相结合。有张有弛,既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力求从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生生师生的多次交流中突破学习重难点,使生感受到了交流表达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名著的兴趣。

何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参与。教师通过让学生使用小标题梳理故事情节和使用合适词语串联标题来概括文章大意,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何老师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和故事情节,从多角度评价人物,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人民服务》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王老师通过精心的教学准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将这篇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文章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麦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从录音范读到静心默读,再到个性品读,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自主感悟文本,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同时还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注重读写结合、融会贯通,巧妙地运用文中的多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形象而又真实可感,并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仿写。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教学效果较好。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谢老师在初读课文时,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学生语感,并且掌握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诵读。研读文本时,则适时渗透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理解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理解课题后,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使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读书,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同时还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两个学生学习态度的巨大差异。

黄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由“辩”字导入新课,在读课文、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表格整理信息,找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理由、依据;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两小儿”观点中的不同之处,找到“两小儿”观点相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两小儿一个从视觉角度、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看问题,判断标准不同,结论便不同。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明白事物看起来大或小可能是视觉错觉,不能得出太阳何时离人近的结论。最后教师点拨总结,这两种观点,很难真正判断谁对谁错,以至于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连圣人孔子也难决断。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辩论或处理问题时,要先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保证在相同的角度上观察事物。

王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略读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呈现了一堂较为扎实的常态课,她紧扣要素,从内容整体感知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而把握主要内容。接着,从人物形象整体感知出发,引导学生初识人物。最后,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体会。课堂上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有效讨论,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王老师教学时首先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组织学生围绕第2自然段读、疑、思、议,理解观点的意思。接下来开始精读事例,学习写法,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环节。王老师具体是这样做的:首先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个事例,然后质疑:大家觉得三个事例能证明观点吗?通过寻找事例的共同点,让孩子发现事例和观点之间建立起的证明关系,从而明白选取的事例必须和观点的意思紧密相关,也就是选材要典型。接着通过表格将三件事例的内容进行梳理,发现三件事例都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找到真理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与观点的表述顺序比较后,得出事理一致的表达特点。最后关注事例之间如何过渡的,从而知道事例之间还要衔接紧凑。到此,孩子基本知道了这篇议论文是怎样运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王老师接着又趁热打铁,以“有志者事竟成”为观点,让孩子从选材及事例的表述顺序来谈自己的构思,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学生经历了从学会到会用的过程。

《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线索清晰,层层推进,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郭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联系课题,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注重对人物特点的把握。本次教学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学会有目的地阅读。从心理描写切入,引导学生从3个片段中体会到“我”是个勤于思考、好奇心强的孩子。仅仅了解“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不够的,郭老师还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阅读更有深度。

“人人上公开课”活动,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课后,老师们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聚集一堂,畅所欲言,针对每一节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交流探讨,指出了其中的亮点,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中肯建议,让老师们受益颇深。

本次“人人上公开课”听评课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交流、学习与展示的平台;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真正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同时也是全体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围绕学科教育意义,展开反思和追求学科育人方式转变的过程。“人人上公开课”活动的开展对学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监制:王敏

编辑:谢福红

阅读 2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