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晒太阳的父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至,难忘故去老父亲。
家父1940年出生于商州腰市镇虎狼沟,自幼聪慧好学,是那条沟里第一个考上高中的学生,爷爷去世的早,是伯父供养其上学,读完高中又考上了安康大学,1962年家父被分配到镇安工作,从此在镇安,安家、结婚、生子,漂泊了60年,2022年12月,家父因多病缠身感染新冠永远离开了我们……家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我们忠诚、守规、敬业。家父是毛泽东思想的忠实追随者。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经历了建国、社会主义建设、三年困难时期,对开国领袖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认同是至深的,平时我们在家闲聊时,但凡听到对工作有怨言时,他都会与我们讲道理,然后就如数家珍的给我们讲起了他从小求学以及工作的经历,并一次次讲起以毛泽东为代表队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家父也深深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家父曾经写过三次入党申请书,前两次因为母亲的家庭成份问题没有批准,第三次写了以后,觉得年龄已经偏大,犹豫之中未向组织递交。
家父一辈子都是循规蹈矩的典范。年轻时都是遵守组织安排,需要到那任教就去哪里,那个时候我们还小,还是农业粮,换一个地方还得到当地村组落户,很是麻烦。中年时期在教育组工作,不向组织提要求,自己身体虚弱,曾经是个老病号(1977年曾大病住院半年),而是照样走村串户,有一次就晕倒在乡政府的厕所里。到了耄耋之年,经常生病住院,但凡我们在医院照看他,他总是催促我们去上班,不要管他,医院里有医生护士,就在他生命尽头的最后一年,县上组织核酸检测,那一次没有安排给体弱多病的人上门服务,他毅然下楼在小区排队等候检测,保姆害怕他站久了体力不支,想安排他插个队,结果他当着众人面把保姆训斥了一顿。
家父一辈子勤奋敬业爱生如子。那个年代师资力量薄弱,并不是专业的人才干专业的事,当时他几乎把初中的所有课程都带了个遍,除了英语,因为他学的是俄语。在柴坪中学,他带的是慢班,有好几个学生想上学,但是家庭有实际困难,他就一一上门家访,说服学生家长,并把自己的灶房让给学生做饭,许多学生虽然未考上大学,但是后来都通过招干考试成为乡镇干部的主力军乃至县级领导,有的学生当兵入伍转干,有当上将军的。他对学生的好,学生们都铭记于心,2014年母亲因车祸去世,在出殡前一天晚上,前来吊唁奠酒的学生和亲朋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儿女们陪着父亲逛颐和园
家父一辈子忠厚传家,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母亲是镇安人,与父亲成家后夫唱妇随,耕耘于镇安教育事业,虽无突出业绩,但也桃李满园,母亲去世后,父亲瞬间衰老,常常以泪洗面,每逢清明总要到母亲坟上去看一看,为了寄托对母亲的哀思,女儿写的《祭祖母文》,他用毛笔抄了一遍又一遍。舅舅在父亲去世的祭文里这样写道:“念吾贤兄,爱幼敬上,孝敬泰岳,胜似亲娘。爱惜子侄,敬重兄长,亲朋有难,倾尽行囊。慕吾贤兄,治家有方,夫妻恩爱互敬互谅。正如舅舅说的那样,家父心中的家不是我们一家5口的小家,而是对岳丈尊敬有佳,对连襟关怀备至,对兄长敬重感恩,对侄儿侄女视同己出,对族人诚心相待的心中有大爱,行动有大德的人。
父亲与舅舅、小姨一起聊着陈年旧事,不禁感怀万千。
家父常常给我们说自己不够人,愧对先人。言下之意自己常年漂泊在外,未能年年回到故里祭奠先人,虽说我们每隔两年都要陪家父回一趟老家祭祖,但是游子在外想念家乡的那种感情,我们是体会的到的。今年是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我和哥哥在雨中参与了老家的清明祭祖活动,也算是对父亲心愿的执行。家父的暮年生活是孤独和不易的。2016年家父做了胃癌切除术,从此吃饭和睡觉都成了难事,身体每况愈下,以前喜爱的太极拳、太极剑再也不去练了,就连去麻将馆打个小麻将人家都嫌他行动迟缓不愿和他玩,平时在家就练练字,开着电视拽瞌睡,周末了就盼着天气好了我们带他出去在周边晒晒太阳,登登高。2022年夏,我们带着他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远行和心愿,去北京看看走走,我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从天安门前经过,家人们骑着自行车从东长安街向西长安街走过向他挥手致意,这或许就是他今生留给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回忆父亲之德,传承父亲之行,践行家庭美得,清明时节是以此文告祭父亲在天之灵。
父亲生前最后一次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