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我们有幸走进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参加教育新视野·第十六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两天时间里,我们观摩了七位名师的最新课例与讲座,享受了一场数学教学的饕餮盛宴。他们创新的教学设计,风趣的语言表达,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4月12日上午,俞正强教授率先登场,带来了他的最新课例三年级的《曹冲称象》也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把二年级语文课本的内容放在数学课上上,上出了数学的思考。
俞正强教授总是用一根粉笔撬动整个课堂,但是这次他却用了《曹冲称象》的动画导入新课,紧接着俞正强教授用经验的交流来带领学生去思考,对学生不断追问:你们知道曹冲怎么称象的吗?接着让孩子们自主思考讨论,全班交流个人感悟,据此交流“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是什么?层层递进地让学生们去通过思考,理解,分析,让学生有了对数学转化的思想的萌芽,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一个数学的重要思想——转化。
第二节课是顾志能教授带来的《图形的运动练习》课,他首先让学生观察交流,唤醒学生以前的经验,回忆起图形运动的方式。再以一幅“笑脸拼图”为情境,以让打乱的拼图还原为任务,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积极探索,再以“步数越少越厉害”促使学生在关注运动方式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更简洁、更巧妙的运动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知识的奥秘。整个课堂掌声不断,思考不断,顾志能老师成功的刺激了我们台下的老师和台上的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真正地促成了深度学习。
紧接着,顾志能教授带来了精彩讲座《让轴对称彰显“运动”本色》,通过轴对称数学知识的本质、师生认识模糊的原因分析和轴对称知识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三部分的讲解,让我们明白知识需要整体建构,素养才能更好有效提升!
4月12日下午,朱国荣教授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朱国荣教授在借助基本事实推理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推理意识”的核心素养。本课以学生熟悉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为基础,架构起两个村庄搭桥的情境,呈现出三角形模型,再进行探索它的三边关系,在“拐一下>(弯)直的”这个事实中推理出“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最后在一个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中逐步深化,提升,引出“尺规作图”的教学。在学生不会的情况下,朱老师一句“看会”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让学生从“感知——运用——习得”学会新知。
随后,朱国荣教授结合《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一课,围绕《“推理意识”的内涵及培养》这一主题开展讲座。他从核心素养到小学数学基本事实,为什么要增加基本事实,如何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让我们深刻理解了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也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紧接着朱国荣教授又给我们带来《度量衡的产生与统一》一课,朱老师精巧细腻的问题设计、丝丝入扣的环节推进、精致点睛的板书设计、亲和贴切的师生互动,都值得我们学习。课堂中将历史、文学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彼此交叠,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整节课,充溢着浓浓的文化味。
最后,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小学数学“主题活动与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让我们了解到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征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大主题+小任务”的驱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认真思考、有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月14日上午,徐斌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第一节课——《数的认识(总复习)》,徐斌教授采用了整体的思维,设计多样化综合的方式进行复习,梳理数的经验,关联数概念的一致性,带领学生经历再创造和数学化的过程,打通整数、小数、分数外在形式的壁垒,沟通了本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紧接着,徐斌教授带来讲座《新课标“数与代数”结构化分析与教学建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数学课程理念中提到,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徐斌教授从“数与代数”内容结构化特征展开分析,新课标调整了小学各学段的领域内容主题、新课标强调了数概念一致性和运算一致性、新课标注重了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教学。接着,徐斌教授提出了“数与代数”领域修订的教学建议,从数概念的教学、数运算的教学、数量关系教学出发进行了阐述。
第二节课是许卫兵教授带来的《周长和面积》,这节课是将三年级上册所学习的周长和三年级下册所学习的面积融为一体,在一课时中整体呈现。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比较周长和面积时,许卫兵教授用一首歌谣,让学生通过说,唱,演,多种感官参与到概念学习中,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并且得到了更好的理解,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复杂的知识可以“教”简单,浅显的知识可以“教”深刻,数学课堂充满着“火热的思考”,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随后,许卫兵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究》,许卫兵教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域,聚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实践,阐释如何从知识系统化、教学的结构化,走向思维的自能化,最终走向学会学习。接地气地点评和讲座,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指点了迷津,也让我们老师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学科教学的魅力,享受了一场意犹未尽的精神大餐和思维盛宴。
4月14日下午的第一节课是贲友林教授带来的课例——《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课堂中,贲友林教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构建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以及量感都得到了培养。
在练习中,贲友林教授鼓励学生一题多用、一题多思,在不断地追问、思考、探究验证中,学生的量感、几何直观以及推理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活动的最后,贲友林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数学课堂的守正创新》他提出要关注课标中的变与不变,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数学本质,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他指出教学要能针对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和变化教学过程,探寻最优化的教与学的路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教育常识、常规,让教育回归正常状态。
为期两天的沉浸式学习已落下帷幕,专家们的课例观摩及讲座,开拓了我们的教育视野,让我们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那么名师的精彩课例和讲座就是一种向美而行的遇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定会笃学不倦,笃思不止,向美而行。
编辑:彭芳云 周立颖
审核:余江一小教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