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培养青少年的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势在必行。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贯彻落实青少年科普文化、弘扬科学兴国战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2024年4月18日下午四点,石亭学区认真组织学生观看清华伟新科普讲坛(第八期、第九十讲)——《你所不知道的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本次科普讲座由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高级实验师庞东明主讲。言及黄河,你脑海中的印象是怎样的?是万里奔流的豪情,还是亘古不变的深沉,亦或是远播千里的美名......
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黄河,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本次讲座将介绍你所不知道的黄河。庞东明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解了中华大地上的原型黄河、实验室里的模型黄河、计算机里的数字黄河,“三种模式的黄河”取得的数据进行合成分析,塑造一种人工的理想的水沙关系,制造人造洪峰束水冲沙,解决世界闻名的“悬河”的泥沙淤积问题。
聆听一场讲座,点燃一个梦想。这次观看活动,集学术性与科普性、融教育性与知识性一体,每位同学都沉浸在科学的海洋里。
学生们学习到,黄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从有文字记录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史志可以证明,因为流域洪水带来了中下游河道堤防的“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特别悲壮河史,其引发的洪灾也必然是巨大到难以想象。而由于流域生态的天然缺陷与人为破坏,黄河流域因降雨不足、不均所引起的干旱灾害,则更是难以历数。
黄河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依水而生、与水共存、靠水犹盛之史。从黄河流域的水利历史来看,不仅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璀璨夺目,而且体现了炎黄子孙的无上智慧,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的伟大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先祖们治理和利用黄河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已经成为新中国、新时代兴水治水的重要借鉴,并在不断地得以发扬光大。
黄河平,天下宁,相信充满智慧的炎黄子孙们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让我们的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孩子们,行动起来吧!
本次科普讲座活动有力地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字科学的巨大价值和研究的深远意义。
今后,石亭学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