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日踏歌行 且学且思且成长——萍师附小数学教师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名师数学观摩研讨会

姚晶晶
创建于04-16
阅读 5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

培训是最美的遇见,

成长是最美的风景......

“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级促发展”。2024年4月13日—14日,萍师附小4名数学教师相聚“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共赴春日教育盛宴,邂逅名师大家,潜心修学,汲取精华,求同存异,成己之美。

苏明强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从教学的基准点(直观图示升、平、降)——教学的生长点(形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的延伸点(读懂统计图中点和线)——教学的拓展点(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开展教学。用汽车行驶为例,带领学生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四个步骤,经历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通过线段和点的变化,引导学生说出“升”“平”“降”三个关键字,并理解线段和点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深入体会变化规律。

丁元春老师的《丘成桐教我们学数学》,通过阅读分享,问学生们从丘成桐爷爷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问题给定三条边的长度,能确定这个三角形吗?给定三个角呢?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绘制三角形,并验证,解决了问题,丁老师又引导学生阅读 “解题者丘成桐”的两道题出发,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丁老师将思政课和数学课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了,形成了新的数学课堂——国数课,于润物无声中滋养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华应龙老师用一节题为《卖牙膏的故事》变化的量的复习课,为大家做生动而别致的引领。他以卖牙膏的故事为主线,学生在“牙膏口径扩大1毫米,销售额提高32%”的故事分析中,综合运用已学的 “变化的量”“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增长率”等一系列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德育与育人融入课堂,启发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孩子们意识到“化他人的错,养自己的正”,把价值观的“错”埋伏于课堂,巧妙的以“化错教育”引导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胡健老师的《数说八一起义》课例是一堂富有创意和深度的数学课。课例开始时,胡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八一起义的历史背景,包括起义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起义的意义等。通过生动的讲述和丰富的图片展示,胡老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于这段历史的兴趣。接着,胡老师开始引入数学元素。他让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起义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如参与起义的人数、武器装备的数量、战斗持续的时间等。通过这些问题,胡老师引导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计算,从而加深对起义过程的理解,它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八一起义的历史背景,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魅力。这样的课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贲友林老师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利用简单的教具、学具,通过满铺、半铺、不铺,不断地追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深入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明晰了本节课的几个本质关系:一行摆几个、摆几行与长、宽的对应关系,长度单位与面积测量的关系。这节课既关注显性目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注重用长度单位达成面积度量这个隐形目标,将量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刘延革老师展示了一节别具一格的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她从回顾学生学过的整数和分数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关于小数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中直观感受0.7米教鞭的实际长度,通过长度单位模型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经历一位小数的产生过程,然后利用人民币模型抽象推理得出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抽象的取油方法让学生体会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整节课既让学生在量的情境中感受了分数的含义,又让学生在数的范畴里明确了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关系,为学生系统学习小数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张齐华老师的《平移的再认识》课例精彩纷呈,以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对平移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再认识。通过巧妙的设计、生动的演示和丰富的互动,张老师成功地将平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平移的本质和特性。整堂课下来,张齐华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仅掌握了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强震球老师带来的《字母表示数》是一次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学实践。在这节课中,强老师通过用扑克牌凑24点引出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接着通过搭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定范围的任何数,课堂中强震球老师利用信封装粉笔的情境,让学生在可确定的情况下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去说信封里面有几根粉笔,让学生巩固了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成功地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和应用。

朱国荣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一堂生动且富有探索精神的数学课。在这节课中,朱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们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引导学生基于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借助尺规作图,培养孩子的几何直观水平,紧接着结合具体案例围绕说明“什么是基本事实?”,“为什么要基于基本事实?“,“如何基于基本事实?”这三大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一场场精彩的展现,一次次智慧的冲击,我们在品味中思考,我们在思考中进步。诗意春天,“研”途有你,在名师引领之下,我们将继续追随着名师们的步伐,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将收获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

阅读 5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