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做得有模有样,做最好的自己!怎么做好教师呢?这个问题从我选择了老师那天起就困扰着我,在本书中,我找到了些许答案。
——题记
最近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从中我收获颇多。这本书叙述了于老师一生的教育经历。无论是对教育的实践与感悟,还是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亦或是对人生的感悟,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他卓尔不群的教育智慧,流淌着他炙热坦荡的教育情怀。这种教育姿态,是我们终生努力的方向,更是我们不断修炼的为师之道。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就是喜欢我。因此,为了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几年来我做了诸多努力。认真备课,积极拓展课本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课上,学生纪律好、认真听讲,又能够学到知识,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一个严肃、认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老师。我以此为荣,甚至一度认为这就是我想成为的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但是,直到在书中与于永正老师相遇,我才发现我太像老师,我的课堂太像课堂,我和我学生之间的关系太像师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太像老师的我喜欢“隔着讲桌和学生说话 ”,喜欢用“老师身份”为学生定条条框框,约束、压制他们。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做个会激励学生的老师。
以前我总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但于永正老师告诉我,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第二个名字叫“激励”。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要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要当众、激励要重复。于永正老师建议用放大镜找后进生的优点,激励他们。他说:“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
除此之外,还得把课上得有意思。
“我们上课太像上课了——学生正襟危坐,专心听讲;老师表情肃然 ,大讲特讲 …… ”上课时我们对所有学生要求是一样的,目标是统的,步伐是一致的。为实现“高效率”,我将课堂变成了灌输知识技能的主阵地——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想方设法把他们往我“预设”的答案上“引”,却很少考虑他们学的是否快乐,获取是否满意 。
于老师说:“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难。”什么样的课可以称为好课呢?于老师认为,所谓好课的标准,那就是“有意思”。第斯多惠说:“课堂教学必须密切结合人的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原则是一切 课堂教学的最高原则。”“追求快乐”就是人的天性。
有意思的课堂是轻松的,是幽默的,是内涵丰富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并且课后还会不断回味课堂上的一切。因此,不仅要钻研教材,掌握处理教材的艺术,更要学会教育学生的艺术,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甚至崇拜。“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的情况:他把教育者当作一个可亲的人。”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这样说。我也要努力成为孩子们可亲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 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 ,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