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朱钰
4月13–4月14,艳阳高照本人有幸赶赴郑州,参加“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课,学习新课标纪念下的教学。学习中的我不由内心怦然一震:原来,课堂能够如此有趣生动!在大师们的理念指引下迷雾顿开,可见星辰。
“你养过猫,你喜欢猫吗?”刘恋老师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启了这堂富有诗意又充满哲思的语文课堂——《猫》。课堂上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猫的古怪老实、淘气可爱、明贬实褒………而是以作者写作背景“老鼠已差不多被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为抓手,探寻古往今来、国内外的爱猫之人。这一课中对古往今来有关于“狸奴”的不同篇目的拓展,让人极为赞叹。课堂上的每个环节设定无一不彰显着一个主题:爱猫,让生活变得可爱;爱猫,让生活变得不再孤独。一堂课下来犹如一则公益广告,又或是一部爱猫微型纪录片,直击心灵,有情怀,有文化……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当最浪漫的象征遇上最会写文的人,遇上最会讲课的人,月亮就不只是月亮,它变成了人间的百般温柔,万种乡思。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最中国:月是故乡明》一课,从创设一个“为中秋节写申遗推介语”的任务开始推动学生学习。学生在美轮美奂的课件中感受作者见到过的异国他乡的月亮,对比出家乡月亮的清溢流光。再链接四年级的《走月亮》与五年级的《月迹》相关内容,学生们感受到因为有了熟悉的乡土,温暖的乡情,才能更体会“月是故乡明”!王老师的整节课,语言是诗意的,画面音乐是唯美的,这堂示范课,王崧舟老师完美地诠释了“诗意语文”教学理念,在同情共感,同频共振中引领学生向心而生,向美而行,向雅而归。
罗才军老师执教《自相矛盾》时,通过“学-思-用”三个梯度进行教学。关注文言文的文本特征,在复述、表演、练笔等实践中进行言语运用,使学生在悟得言外之理、弦外之音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从而打开学生的认知世界,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姜树华展示的《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姜老师以:讨论——探索表里的生物;推论——探秘“表里的生物”;辩论——探秘《表里的生物》为主线,同时补充冯至先生的生平事迹,由课内延申到课外,引领学生领会教材意图,体会探究之深,联结自我童年,感受父母亲之爱、童年之趣,最终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短短几十分钟,就这样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将整本书阅读的读法和教法传授给了在场的学生和老师们。
仲靖莲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时,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在课堂中,顾老师循循善诱,围绕“衬着写”和“对着写”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海的浓厚兴趣。
薛法根老师的课。他执教的是三年级课例《火烧云》,上课伊始,他并没有用常规的方式导入,而是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段诱人的苏州美食介绍视频,第一感觉就是,我们来自盛泽的薛老师可真是敬业,不仅是名师,还是位尽责的美食“推介官”呢!接着,他又让孩子们介绍南昌的美食,介绍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彼此的介绍并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那么,孩子们,当你没有好办法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教学过程中,他环环相扣,无一不体现语文的大单元思想。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讲解两个句子的区别的时候,他并不是像我们平时讲解的,哪个句子更深刻,哪个句子更好,而是从句子的内容分析,简洁明了的那个更适合科学研究、更适合写研究报告,而另外一个生动的句子更适合语文写
魏星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课程定位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魏老师由《鹿角和鹿腿》中的词语触发阅读期待,以“狐狸”形象为切入点导读《伊索寓言》,引导学生续编《肚子和肢体》《狮子和狐狸》《恋爱的狮子与农夫》,从而发现寓言的秘密,引导发现寓言主题与结构密码——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道理,严肃认真。
满阶芳草绿,春光浓似酒。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反思、研讨和实践。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