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禳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驱动性问题】
如何让我们的新年更有意义,更有年味儿,更值得纪念呢?
为了让同学们的新年更精彩,亲近传统文化,班主任王老师和3班的同学们一起记录了这个打造新年新气象的美好过程。🎊🎊🎊
【新年纳福】🧧
福字是最常见的一种,单从字面解释,它是由“衣”字、“一”字、“口”字、“田”字组成,“衣”字旁又有福禄之意,因此,福字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因为,在我们的祖先看来,有衣服穿,有一口田,能够安居乐业就是有福。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福”字的写法。
所谓“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一个“福”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纳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福”又分为“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福”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
【大红灯笼高高挂】
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灯笼又统称为灯彩,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在过去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挂灯笼,通常在春节、元节期间挂上。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红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看花灯】🎇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剪窗花】🌸
⼩剪⼑,⼿中拿,
我学奶奶剪窗花。
剪梅花,剪雪花,
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
剪条鲤鱼摇尾巴。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孩子们拿起小剪刀,咔嚓咔嚓,剪出新年的期盼,剪出童年的乐趣。✂️💐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学习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讲究很多寓意。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等。年夜饭是中国百姓阖家欢聚的盛宴。
日有熹,月有光。
富且昌,寿而康。
新春嘉平,长乐未央。
㊗️恭贺新春的祝词,孩子们也已经想好啊,请您收下这份真诚祝福吧。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岁月更迭如流水,最终汇入广阔的河流,你我于行舟之中,旧事散尽,新事涌入,我们相遇,交集,共同迎接火热的未来。新春里,我们焕然一新。愿你们日日明灿如瞳瞳日,温柔坚定如春光,所愿皆所得,事事圆满无遗憾。
2022级3班全体师生祝大家:新年健康,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