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践“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理念,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这个桃花盛开、绿柳如烟的最美四月,泰安一中新老校区语文教研组齐聚一堂,于4月15日上午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新校区高一年级张妮老师和吴海鹏老师就《桂枝香·金陵怀古》课题进行了精彩的展示。
张妮老师围绕“词的风格、风采及词人的风骨、风华”展开授课,通过初读、美读、品读、研读,层层推进,循循善诱,师生共赏共读,内容赏析透彻,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具有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文采斐然、思路开阔又生动有趣的课。
吴海鹏老师以“怀古诗词论坛活动”为依托,比较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推荐、总结、创作五个环节,把握怀古诗词的特点,理解怀古词人的情感。
靳校长和新老校区的语文老师一起观摩“同课异构”活动。
课堂展示环节后,全体语文教师在一号教学楼会议室进行了教学研讨。语文教研室主任毕泗建老师主持本次教研活动。赵鲁林老师、张颖老师、李彬老师、李文茜老师分别进行了评课。
青年路校区赵鲁林老师:两位老师的课堂可谓“实”字当头,老师备课充实,学生讨论扎实,能让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又各有特色,吴老师活动形式多样,学生不仅课堂上积极讨论,还在黑板上呈现讨论成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张老师的课堂从写景到知人,由细微处入手,思路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课堂容量丰富,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新校区张颖老师:吴老师能够结合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思路,比较阅读诗歌丰富课堂内容,符合高一学生学习的规律。同时,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赞扬自然且有信服力,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张老师的设计既有对诗词本身的赏析,又有技巧的引领,环节设计有创意,学生启发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青年路校区李彬老师:吴老师的课充满历史沉淀和思考,真正做到“学一文而知一类”,授课时既从宏观上把握,又从细节上深入,最后落实在写作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张老师的课在娓娓道来中展现宏大气势,不管是由意象到意境的赏读,还是对比拓展延伸阅读,都由一条隐形的线索贯穿课堂始终,规范且扎实。
新校区李文茜老师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和呈现,认为两位老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人”,驾驭课堂有学情;“眼中有文”,对文本充分了解和把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手中有尺”,检验教学效果方法多样:是两堂充分展现教师风采和提升学生能力的课堂。
最后,毕老师用“八个特点”“四个不同”“四个相同”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八个特点”即:各有千秋,各具匠心,异曲同工,比较赏析,吟诵品味,层层推进,含英咀华,回味无穷。同时体现了“四个不同”和“四个相同”:虽然课堂导入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材处理方式不同,学生探究活动不同,但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同,学生活动的丰富多样性相同,师生互动的融洽气氛相同,吟诵读书声琅琅相同。
“同课”风采异,“异构”匠心同。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对课程、教材、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探索,将激励老师们继续用心设计教学、用情打磨课堂。
图片:王方圆 王维
文字:刘杰 吴海鹏
审核:毕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