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互聚合力,“异”构互鉴促提升

吴湘依
创建于04-15
阅读 8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月启新程,教研再赋能。为进一步提升新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站稳站好讲台。2024年4月8日,武汉市南湖中学质量主题年“同课异构”“同课再构”活动正式启动,七年级语文组的八位老师一展风采。校长冉明、办公室主任侯幺松、教导处主任胡茵茵全程参与听课,语文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

一、各有千秋 异曲同工

        本次七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的课题为《台阶》,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想。八位授课教师同台赛课、尽展才华,一堂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给听课教师们带来了一场集教学、教研为一体的视听盛宴,充分显示了主讲教师们的教学魅力。

        鲍涵老师的课堂内容饱满。作为第一课时,已能够连贯地完成从情节梳理到主旨探究的内容,既关注到小说细节的描写,也延展到学生对文中父亲的感受,教师步步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鲍老师的课堂板书,以饼状图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中父亲一年劳作的艰辛与立志建成台阶的坚定。

        郝楠老师的课堂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计集中,重在走进父亲内心,由此探究文章主旨。开头导入环节新颖,请学生为《台阶》选择最合适的一幅插图,探索作者的创作动机。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同时郝老师注重对文章创作背景的补充,课堂时间把控精准,小组讨论活泼。

        韩燕老师的课堂脉络明晰。聚焦学生对情节内容的把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句的方式划分层次。于父亲的行动中感受艰辛,在高低台阶上父亲生活的不同感受精神期待的落空。整堂课行云流水,韩老师对课堂把控能力较强,问题设计环环相扣。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师生互动频繁。

        吕思思老师的课堂深入浅出。由“初涉台阶,于有声处洞察秋毫”到“攀登台阶,于无声处品读形象”,从父亲的语言到行为再到心理,层层深入。在课堂的最后创设情境,如果有机会与文中的父亲对话,想说些什么,给父亲写一段话并分享交流。教师点评到位,学生参与度极高。

        马琳惠老师的课堂创意十足。导入即以“如果将《台阶》拍成电影,你会用特写镜头记录哪几个片段?”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于细节处引导学生揣摩父亲形象。在电影基础上,通过采访的形式,组织学生深入探究与提炼主旨。整堂课探究氛围浓厚,学生积极性高。

        曹欣老师的课堂激情昂扬。以视频导入,生动展现中国农民现状,拉近学生与陌生农村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关注主角农民的这一身份角色。接着曹老师展示了自己为文中父亲写的三行诗句,意在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关注细节处体现的父亲形象,探究父亲心理。整堂课内容由浅及深,PPT图文并茂,教师激情澎拜,学生参与度高。

        吴湘依老师的课堂挖掘深入。课堂以展示学生《如果你要写父亲,就别只写父亲》的课后作业作为导入,回顾上节课于细节处对父亲形象的把握。课堂内容由“再踏台阶,感受当下”到“回望台阶,读懂父亲”,聚焦关键词“若有所失”,重点探究父亲台阶建成后若有所失的原因,于前后对比中体味课文主旨。整堂课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氛围活跃。

        伍青芳老师的课堂注重朗读,语文味十足。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第一句话作为导入,初步体味父亲心底的自卑与不甘。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关注父亲前后心理的变化,立足“若有所失”进行分析。由此顺利推进到对主题的探讨中。整堂课时间把控精准,教师示范引领到位,学生参与度极高。

二、思维碰撞 以研促教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课例展示结束后,授课教师及时找到同办公室老师们请教。周三下午,语文组全体教师针对课堂的学习情况各抒己见,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老师们品优点、论不足、谈素养、找方向,碰撞出不同的智慧火花。

在此,语文组有智慧的好老师们为新教师切实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一是教学目标意识要强,立足于学生通过一堂课应学到什么,而非教师知道什么;二是教学内容要懂得取舍,一节课容量不宜太满,面面俱到往往带来面面不到;三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而非教师直接呈现答案;四是需要关注细节,但切忌过分解读。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同课异构,对比寻异,彰显亮点,发现不足,关注的不是教师能力的差距,而是对语文本质的认识和对学生放手程度的把握,只有真正为学而教,注重思考,才能凸现语文课堂的魅力与价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 8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