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  和美相聚——柴桑区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参加“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

那里好多鱼
创建于04-14
阅读 27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在百花齐放,芬芳四溢的春天,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学的数学老师们于2024年4月12日—14日奔赴南昌,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观摩学习,走近和美课堂,走进春天最美的课堂;深深体会到“教师精心所至,课堂自然和美”。

         第一节是贲友林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旨在引导我们思考"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教什么?″这一现实问题。整节课贲老师注重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要求来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做"。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摆一摆,算一算来发现长方形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的关系。然后在做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长和宽的长度较长的长方形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分米、平方米等更大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更合适,实现学生在做中思考,让学生的做更有意义。

     刘延革老师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充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己有知识出发,巧妙借助生活素材,如:课前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超市里商品的价格、人的体温、老师的身高,把学习内容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问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小数,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苏明强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图会说人话—《折线统计图》。苏老师通过具体题目,让学生实际操作,数形结合,由点到线,层层递进,去了解折线统计图,将“平、升、降”三个字与折线统计图结合,深入理解其含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其特点。这一堂课苏老师语言幽默,学生精彩的回答让我们印象深刻,感受原来数学是这么有“魅力”,原来图真的会说话!

       顾志能老师用《平均数》这节课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追本溯源。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只教了“本”,而忘记了“源”。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知识背后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重当下,不念过往。

       罗鸣亮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本节课从七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类,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再到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汇报结果。整个课堂将如何释放孩子们“好奇”“好探究”“好分享”的天性充分体现出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四边形的分类”。罗老师通过诙谐幽默的谈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形成了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困难,勇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俞正强老师的《分数初步认识》,给了我们新的思路。分率和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三年级的学生能体会两个的不同吗?显然不能,分率和量一开始就混淆在一起,一“纠缠”又要分开,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张齐华老师《平移的再认识》这节课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给足时间让学生带着目标和任务,在组内共学;让学生提问题并提炼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和学习能力,学生们的思维也更深入、更系统、更完善。从学生的表达中进行适当提炼,并留下结构化的板书。学生的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更是能力、素养、兴趣、自信的综合提升。

       最后一节是强震球老师的《身体上的“尺”》。在这节课上,强老师围绕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身上有哪些“尺”,身体尺与米尺的关系,怎样用身体尺测量,通过四次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对身体尺的了解。整个课堂设计巧妙,环节流畅,学生动手实践,积极交流讨论。

       专家们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处,语言风趣幽默,课堂串联有度、衔接无缝,平凡中见新奇。课堂点点滴滴充盈着深邃的思考,每堂课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灵活的交流与游戏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啧啧称奇。

      学习之后,我们要汲取先进理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专业素养,践行新课标,构建新课堂,努力让核心素养落地课堂,为知识运用落地课堂。让我们一起,向着春天出发!

阅读 27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