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大单元——风乍起,春水初生
2020年11月,我进行了第一次的大单元实践——六上习作单元“生活处处有真意”。当时对大单元的概念很模糊,我就按照教师指导用书一步步地做,昔日有些冷清的课堂竟有了春水漾漾的生机。单元学习结束,我们做出了班级的第一本习作成果集,看着孩子们珍爱地摩挲着它,一遍遍地翻阅,坚定了我继续实践大单元教学的决心。
大单元教学不仅给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还能够促进课外阅读效果的落地生根。平时整本书阅读的交流活动,总有一些孩子是“不看、不懂、不说”的。 在六上第八单元“致敬鲁迅”单元教学中,我们采用“围读会”的形式分享《小学生鲁迅读本》阅读心得。 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读文章,聊感想,结合之前云游鲁迅故居、鲁迅博物馆的体验,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学生对鲁迅先生深厚的爱国精神敬意油然而生,他们的发言虽然表述得简单直白,但第一次让我觉得是那样动情入情。
探索大单元——风摇曳,姿彩盎然
2021年暑假,我调入少华二小担任六年级10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新接手的班级学生对语文普遍缺乏亲近感。于是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告诉孩子们:语文的学习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要你热爱生活就一定会发现语文的美!看着他们半信半疑,我把之前去青海旅行的风景照跟他们分享,班级中“哇”声一片,都直呼“太美了”!我随机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我的情,油然而生”这个单元主题,鼓励他们也来晒晒在旅途中看到的触动心灵的美景,没有丰富的旅行经历,我们就去回忆家乡的云龙山、云龙湖,乃至小区的花园、广场、校园的一草一木……
我出示第一单元的任务框架图,让孩子们读读框架图里面的任务和活动,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语文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孩子们兴奋起来了,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语文书了。就这样我们“一路山水一路歌”,通过还原和体验的阅读策略,体会“景语”与“情语”的关系;通过类比与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丁香结》与《花之歌》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国庆节前夕,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因此我们将本单元的教学与“策划国庆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共设计了四组活动。学生利用双休日去红色基地实地走访、观看电影视频、网上查找资料,走进了真实的生活场景,感受到国庆节庄严隆重的气氛,从而对担任开国大典小主播产生了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他们从文本中用心揣摩场面描写,小组共同策划讲述方案,比如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急缓变化、适当的肢体语言等,一遍遍地练习只为把“这个场景讲精彩”。
难忘“最美童声诵长征”的活动环节,为了读出《七律·长征》磅礴的气势,小组开展了“献计献策”讨论会,大家整理出了最佳诵读方案,争先恐后地进行诵读表演,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孩子们说:“咱们班级的国庆活动需要再策划一个诵读会,既然是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就把诵读主题定为‘最美童声诵祖国’吧!”全班一致鼓掌通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群原先连上课都懒得抬头的孩子,竟然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设计了,从生活情境走向真实的学习任务,又从学习任务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外延,大单元引领孩子真正走进了深度学习。
创造大单元——只盼桃李共春风
2022年4月,我有幸参与了六下第四单元跨学科学习的设计。经过专家组的引领和指导,小组成员反复地研磨,我们最终确定了借助清明节祭扫英烈这一真实情境,设计“制作一期‘童声颂党’创意广播活动“这一学习任务,联结课堂、学习内外,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从而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达,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任务2的“跟着红歌去‘云’游”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呈现红歌的时代内涵与艺术价值,我们设计了以下实施步骤:(1)调查身边人最喜欢的红歌;(2)了解红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3)为喜欢的红歌撰写推荐词,并传唱红歌。
2022年6月30日(因疫情原因推迟),我们的小广播员应邀做客“家有儿女”栏目组,将我们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成果通过电波传到千家万户,节目效果得到了很多听众的好评。至此,从跨学科任务群的结构化设计,到对任务群的学习目标选择,以及基于主题下的任务群学习活动实践,最后激发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评价活动,达成了完整的闭环。
通过参与大单元任务群设计,我深刻感悟到创设真实且有意义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联结概念理解与生活应用的桥梁,为语言运用提供应用背景,也是任务学习的结构性支撑,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2022年12月,我执教三下第六单元课文《剃头大师》获得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2023年9月,我执教四上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获得市优质课二等奖。一次次的磨课经历,一次次的大单元实践让我思考:现在单元整体意识下单篇课文应该如何教?课堂中怎样既能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又能确保单篇课文教学不被弱化?……
思考在继续,实践在继续,转变在继续,成长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