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再深化,“乡村振兴”更发达

林旭萍
创建于04-14
阅读 2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优化体制内资源配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既要“放得下”,也要“管得住”,才能“服到位”。

“基层减负”要常抓常新,杜绝“死灰复燃”

“基层减负年”过后,许多问题又再度“死灰复燃”,或者说“旧香炉烧出了新花样”。对待权力连同责任一放了之,下基层时更是存在“老问题反复看,新问题难发现”,指示批示“老生常谈“,缺乏真知灼见。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华而不实的各种系统和App,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力量实际,各项村务压在了年轻的基层干部身上,被各种系统和报表困在电脑前疲于奔命,无法深入群众。唯有做到重责任、强保障,真减负、减真负,广大基层干部的担子才会更轻、作风才能更实,进而有更多时间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

“绩效考核”要贴合实际,不能“一压了之”

部分上级部门对绩效手握“生杀大权”和“尚方宝剑”,实行“压力转嫁”,让基层有意见不敢说,而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想说,基层声音难以“上达天听”,这不仅是对上级领导的欺瞒糊弄,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基层的声音来自于人民、来自于群众,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掌握不了真实的情况,各类数据严重失真,形成“浮夸风”和“大跃进”的“新变种”。上级部门不能满足于“审阅式”办公,制定决策不能靠“凭空想象“。基层减负不仅仅要从下往上,更要从上往下,才能避免基层和上级部门相互推诿扯皮。

“乡村振兴”要全面铺开,“留人”贵在“留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说基层体制机制建设是“框架”,那么“乡村振兴”就是“地基”。希望有一天,不是我们在问基层工作者“你要如何平衡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而是基层工作者在向我们的组织发出了灵魂拷问“如果我来到了基层,你该如何保障我能兼顾自己的家庭?”当我们在基层能享受到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与城市相差不大之时,或许才会愿意携家带口在基层扎根。唯有“乡村全面振兴”,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心。

阅读 2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