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糯米酒是海南黎家原生态美食之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黎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在黎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酒是圣洁之物,无论是什么场合,糯米酒永远是必不可少的。
三月三将近,一天午餐后散步时,小博开启了我们故事……
大家开始三三两两的讨论起自己见过制作糯米酒的方法。
《指南》指出,要认真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或者有趣的小实验。
课程实施
(一)听传说故事
在我们的家乡家家户户都会酿酒,这一习俗从小便陪伴着我们,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糯米酒,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满满的疑惑我们在传说故事中寻找答案。
(二)家庭问卷调查
猴子酿酒的方法与奶奶、妈妈酿酒的方法一样吗?奶奶和妈妈是怎么酿的呢?让幼儿带着疑问回家跟奶奶、妈妈探讨糯米酒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并记录下来。
(三)揭秘——糯米酒
1.第一次
(1)介绍材料及制作步骤
活动前由小甯介绍活动所准备的材料,以及跟妈妈探讨后操作的基本流程。
(2)开始酿酒
轻轻翻拌均匀
三天后观察发现——
小朋友们用笔记录下酿酒的过程。
(3)观察、讨论
15天后,观察缸⚱️里的糯米——
师:我们做的酒有什么变化?
幼:没有。
师:那酒成功了吗?
博:没有成功,它都没有水咯。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不成功吗?
甯:nie太干了,酒做不出酒来。
赋:糯米饭没有软。
师:怎么样才能软呢?
赋:我奶奶才知道。
琦:要很干净的水泡米5分钟,再把水倒出来。
颖:要再煮一下再放点油就行了。
可:为什么要放油?
甯:不能放油,不然就不能发酵了。
依:要放热水。
甯:不能放热水,不然也不能发酵。
师:那要放什么呢?
琦:放打碎的酒饼。
师:我们上次放了呀,可还是没有成功。
甯:要拿被子来盖才会有酒的味道。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试错探究,就是我们尝试着让孩子成为探究的主人,教师预估孩子们在酿酒的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试错—知错—改错—防错”中,寻找正确的方法。
2.第二次
(1)再次酿酒
根据上次谈话的小结,老师在准备糯米饭时增加了煮的时间和水量。
品尝糯米饭
3天后……
甯:有水了。
童:有酒的味道了。
蓓:保鲜膜鼓鼓的,像气球🎈。
小朋友一起将糯米酒装进酒缸里保存。
(2)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琦:看起来像牛奶一样白白的。
赋:像酸奶一样。米饭超软了,发酵出汁水了。
师:那是什么味道的呢?
博:香香的味道。
若:酒饼的味道。
赋:熟悉的味道。
琦:酸酸的还有点苦。
年:苦苦的。
甯:有酒的味道,浓浓的。
琴:酸酸甜甜的,还有酒饼的味道。
师:已经装到罐子里了,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呢?
若:煮。
琦:放一点点糖。
赋:不能放糖,不然就成糖酒了。要等糯米浮起来。
泽:里面有虫,它动了,跑到上面了。
幼:有虫,会动。
赋:不是虫,是气泡。
甯:是气泡。
教师录制视频,放大观察。
博:是气泡。
师:为什么会有气泡?
琦:平常的酒里有白泡泡。
赋:有保鲜的作用。
甯:把它盖住,它有泡泡就会发酵。盖上被子,等一个月就可以了。
师:你们同意甯甯的说法吗?
幼:同意。
(2)观察、讨论
萱:老师,我问到酒的味道了。
师:是呀!我也闻到了。
赋:可是我奶奶酿的糯米酒是浮起来的,这个没有浮。
师:什么浮起来呢?
赋:这个米是会浮起来的,水就在中间。
师:是吗?为什么用的这个糯米粉没有浮起来呢?
赋:我看我奶奶的酒没有气泡就是好了。
师:那你觉得我们这缸酒酿好了吗?
博:它以前有气泡,站在没有气泡了,酒已经做好了。
(3)请家长品尝、评价
我们将酒缸里的酒盛出来分装好给幼儿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并请家长给出评价及建议。
(4)请家长入园分享
幼儿在第二次酿糯米酒后,家长品尝反馈:酒太苦了、甜味不够、酒香不够浓郁等等。再次遇到困境,我们把有丰富酿酒经验的家长请进课堂,家长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给出去详细的讲解。不仅拓宽孩子对糯米酒的知识面,同时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短板。利用家长资源推进酿糯米酒的活动,使本次的班本活动变得更具有实践意义。
“酿酒”不仅是一种传统对技艺,也是一种科学探索试验。本次活动让幼儿自主并学习有关酒酿的经验,在其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讨论、探索,发展幼儿的求知欲望、探索能力和总结、记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