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关系村民幸福指数的头等大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瑰宝,对提升全镇村民文化自信、筑牢人生观、价值观重要作用。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战以慈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个宝贝,一直把这三个宝贝带在身上。
一曰慈:慈是喜乐。慈字上半部分是兹,下半部分是心。兹是在这里、当下的意思。慈就是当下心,当下心是乐的状态,是喜悦的状态。慈就是平和、如如不动的心;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未发之中就是慈。一曰慈就是每个当下都是平和、清净的心。
二曰俭:俭在外在的表征是俭朴、勤俭、节约。俭在内在是没有人欲的。外在很俭仆、很勤俭,但内在充满羡慕嫉妒恨,这样可一点都不俭。俭就是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了,自己已经很满足了。知足是我知道自己是本自具足的。什么都不缺,还求什么呢?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会事事争先,不会逞强好胜,而是良知先行,我跟着走。任何事情我都问良知,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有杂念,是否有各种负性情绪,等内心平和后,我自然知道事情如何做。相反的目标计划行动,就是敢为天下先,就是定目标、在要求。不敢为天下先是我不做目标计划行动了,我只是跟着走,顺流、顺漂。其实这就是王阳明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良知是引发行动的开始,行动是完成良知的过程。知是行的发端,行是知的终端,这才是不敢为天下先。行在良知之前是敢为天下先,行在良知之后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就是知合行一。
总结一下,如何做到: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呢?一曰慈,二曰俭就是格物致知;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知行合一。古圣先贤的千金万典无不吻合。慈是存天理。俭是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就是格物致知,处理情绪,调整内心的状态。因此,要想我们的生活奇迹不断,我们就必须先净化自己的心灵。三宝如何持而保之?就是平时多处理自己的情绪,做自己开心快乐的事。
情绪管理(一)
王阳明先生曾指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就是说,我们内心本来是平和、快乐的,因为有了很多欲望,所以有了控制,然后不开心了。比如,孩子生病了,你想他好起来就行了。一旦他身体好起来了,你看他学习成绩不行、不好好写作业,你火蹭一下的就上来了,或者你比他还着急上火。孩子、父母、亲人是引起我们情绪最大的人。遇到与他们的分歧,我们只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到平和,这样往往他们接受的是鼓励、接纳和允许,慢慢会潜移默化的受影响,得到真正的成长与改变。
例1:
去年我妈妈化疗从北京回来的当晚,就发烧了。我当时有纠结,是去医院,还是家里再观察观察。我发现我有纠结的情绪,我体验一会(大情绪愤怒用发泄的方法,小情绪用体验的方法,类似瑜伽,找到不舒服的感觉,跟这种感觉在一起,)直到平和。静能生慧,我发觉我对带妈妈去当地医院检查看身体有恐惧。因为他们告诉我,我妈妈身体癌症不太好治。我觉得医生的恐惧会对妈妈的身体恢复不利,所以我决定,安安心心在家里陪着妈妈。接下来,我问妈妈她在北京治疗发生的事。她说她有愤怒。化疗完,到楼下,结果还找不到爸爸了。让一个病人找她。我问,“你想打他,骂他嘛?”妈妈骂了好一会儿,发泄了愤怒情绪。然后,我问她,你心里还有别的事吗?她说,她看我回来晚,有点着急和担忧。我让妈妈多喝水,体验好一会儿担忧、着急的情绪,直到她平和。这个过程大概两个多小时,然后妈妈竟然不发烧了。
然后,我告诉妈妈,亲人只是引起我们情绪的人,我们只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到平和,平时多做开心、快乐的事,不能把事情怪罪于亲人,不迁怒于人。就是孩子气着你,伴侣气着你了,你不能怪他们。你只能历事练心,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到平和,等心静喽,再通过有效沟通等方式处理事情,我们不能在心思混乱时行动。这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样别人接受的允许、没有指责的语气和能量,所以往往事情做起来,会很顺利。
镇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