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江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昭山感怀

创建于2023-05-28 阅读1.1万

  在五四青年节这天,与楚元兄作伴登上昭山,以此种方式,纪念我们已失去的青春。

        几年前,楚兄说还是在田心中学时去过昭山,想再去看看,我并答应陪他一起去,一个承诺拖了这么久,但一直记在心里,今天终于成行。

学生时代众多女生追求的校草

  “36弯进昭山”,从小就听到这个说法,给人的感觉山很高路难行,山下人说上山的麻石台阶是行善人捐资修建,过去每道弯都有立碑纪念捐资人。据查前山古道始建于盛世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潭、善二邑绅士捐资修建,至嘉庆六年完成,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这也解开了在山顶寺庙下怎么会有萧氏石碑的谜团,在此也感谢先人留下了一笔物质与精神的财富。

乾隆四十六年萧氏捐资修路纪念碑

  其实昭山不高,只有一百多米,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始于西周,兴于唐宋,北宋米芾笔下的潇湘八景图之一“山市晴岚”,少不了文人骚客赞誉。因与家乡不远,上学时,同学们大多都到此一游,与楚兄重游此地,大抵是对青春年少时光的怀念。

       今天2人从后山沿着曲曲折折的台阶向上爬,没走多远我就感觉有点呼吸困难,楚元笑我身体不如他,可当年的校草步履也大不如从前轻快。
后山起点

  36年前,也是这个季节,相邀几个同学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几十里一路飞奔,很快就到了昭山脚下,又一路小跑登上山顶,当站在绝壁之上,俯视脚下湘江,顿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

  今天重游旧地,有种酸楚涌上心头,叹的不止是回不去的青春,几十年逗逗转转,见过许多名山大川,今天再登此山,不觉得此山的高,此山的险,回首登临此山后走过的36年人生,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家庭……就如同这山路36弯写着许多艰辛与不易;一路走来,身边也有过许多朋友,慢慢的走散了走丢了,如同走过这36弯登顶后,有的在为生活、有的在为求财、有的在为求官奔忙,不再是年少时只为陪你看风景。

         “青山依旧在,江水向北流,今日登山者,转瞬几春秋”。

阅读 1.1万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