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入学准备教育,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减缓衔接坡度,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2024年4月12日,我园教师:文治慧、王冉和胡如意三位老师有幸参加这次宁城县学前教育幼小衔接专题培训。
时光恰好,如约而至
王艳华主任主持此次培训交流会,向大家介绍本次交流会的流程。
专家引领,明晰方向
李伟伟主任讲座分为两部分:分别介绍了,幼小衔接要科学,不能小学化,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
其次,幼小衔接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以及学习准备。
通过李主任的讲座,我们可以知道幼小衔接的实质是:处理好孩子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小衔接要贯穿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教育展示,共同成长
裴志楠老师的大班科学领域《风来了》,以游戏导入活动,引起孩子的兴趣,并通过二维码了解生活中的风,课程设计与时俱进,并达到了课程目标。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
说课、评课及研讨
教师展示课结束后,老师们围绕活动目标、课程设计、师幼互动等方面进行集中研讨,在研讨中剖析问题、思维碰撞、积极反思,共研科学领域核心经验,并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案例分享,解读
荣红丽老师以《烧烤店的游戏故事》案例为例,从三个维度给我们做了分析。
游戏中的幼儿
游戏中的幼儿,是教师分析的主要维度。保持空杯心态,不带评判的思想,不存主观的刻板印象。了解游戏中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后续跟进、支持幼儿发展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游戏中的环境和材料
在自主游戏中,环境和材料发挥着“不说话的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对自主游戏进行分析时,教师还应该重点审视幼儿园游戏空间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幼儿进行游戏转换;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否自然、多元、适宜、可变;玩具材料的投放是否丰富多样,能否支持幼儿游戏、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游戏中的教师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自主游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儿童观、游戏观、教育观、课程观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和幼儿游戏的水平。分析游戏时,教师也需要分析自己对于儿童发展水平的把握是否准确,介入游戏、引导游戏的时机、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对幼儿游戏的支持是否到位等。
走进幼儿,读懂幼儿
所有老师通过观看视频案例,解读幼儿,走进幼儿,读懂幼儿。游戏是撬动课程的支点,也是转变儿童观、教学观的关键,放手游戏能带来教师和孩子的双重成就,越放手越看见、越看见越相信、越相信越放于,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送祝福,畅未来
最后,由李伟伟主任送上致辞语:
花开有时
衔接有度
成就幼儿快乐的童年
让幼儿遇见更好的自己!
编辑:胡如意
照片:王冉
审核:马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