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求实学校4.2班:
多彩晨会开启美好一天

用户16827665
创建于04-14
阅读 6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晨会是学生一天教育的开始


是我们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好的晨会课会给德育教育注入新活力


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养成好习惯


有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


小小晨会课,德育大功效!

周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由于本次清明节假期放假了五天,开学了躺在假期温暖窝里不想上学的、厌学的;赖床的;没完成作业的;念念不忘玩耍的;沉迷手机、电脑、游戏的;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各种症状,集体在开学时爆发。

我们对孩子进行了“开机重启”,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不再幻想假期的舒适,正视开学的事实;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实现大脑的转换,由“休闲”到“学习”,由“孩子”到“学生”,由“自由安排”到“规律上课”;用心理调整来带动行为的调整,避免“假期综合征”的发生。

周一:和同学和睦相处

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同,导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我们到学校来,就要与不同“个性”的同学接触交流,成为好朋友。那么这个过程会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存在,这就是小朋友的“江湖”。但是他们的小矛盾,小摩擦都一转眼都忘的,他们都能在老师的化解下一会儿都没事儿,依然友谊常在!

我来讲一个故事,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当矛盾发生时,先退让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友善的表现。

周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信息输出与接收的相互融合、相互交替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中必需的技巧,且极具挑战性。

倾听能力是孩子们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好习惯。不善于倾听的孩子在跟别人交谈时会出现一定的困扰,造成误解;而善于倾听可以让孩子们更友好的和他人交流沟通,同时也吸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周三: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抗挫折能力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追求某个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或阻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那么孩子们是如何认识挫折的?他们眼中的挫折有哪些呢?

例如:考试没考好,对自己很失望,很担心被老师和父母责骂;和朋友闹矛盾,被忽视、被误会时,很伤心。没有取得好的名次,被同学嘲笑是“差生”,心里沮丧,受打击等等。

引导孩子树立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方式,它认为个体的能力和智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挑战自己而得到发展。比如:面对孩子考试失利,家长错误的对待方式是“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或者“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能考这么好,而你不行”等等,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引导孩子树立成长型思维,家长合理的表达是:

注重过程性评价,夸赞孩子努力的过程,不要太看重结果。比如,对孩子这样说:“你做题时认真、细心,这个习惯非常好”、“在演讲比赛中,你沉着冷静、自信,才会最终获胜”、“这次考试成绩不错,是你每一天努力学习的结果”。这样的做法,会令孩子注意到自己如何才能获得进步、取得成功。

周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进一步促进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的延伸,推进经典阅读,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习惯,夯实根基,提升素养。


用名著唤醒孩子内心的求知欲,让孩子在阅读中,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通过阅读文字,想象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体会故事里离奇曲折的情节,建立思维导图,画手抄报、制作人物形象卡、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进而更好地汲取能量,让阅读滋养心灵。

周五:提高自控能力

每次考试结束,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师生们总结考试失败原因的时,总是会谈及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律性。何为自律?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自律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二是不做不能做,不应该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何增强自律能力?

1.懂得自爱

2.勇于自省

3.善于自控

4.勤于规划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自律确实很难,但敢于迎难而上,才算是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学会自律,拥抱自由,成就梦想!!



阅读 6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