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它用温暖的手抚摸大地,唤醒了沉睡的种子,让它们破土而出,努力生长。花朵们也不甘落后,竞相开放,将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这是春天与花朵的约定,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们都不会辜负彼此。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所有美好都已经在路上。2024年4月14日,城关第一小学小学四年级(3)班的少先队员们来到中坝作坊小镇开展【“研”途皆知识、“学”中悟成长】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来到中坝作坊小镇,大家聆听带队老师讲解活动要求……
研学实践教育体验活动之“植物拓印”
拓印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术,发明于东汉汉灵帝时期,因熹平石经的刊刻而发明。
拓印是对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复制品,其方法是将一张纸紧紧覆盖在作品上,用墨色或者朱色墨水拓印。传统的拓印材料是宣纸和一种叫拓印蜡的块状黑色材料。有时,特别是在拓印细弱的线条时,更宜用另一种方法,即用一种粉状石墨加油达到一定的干硬度,再用敷墨具施于纸上。
拓印被广泛用于复制各种文化时代的多种浮雕;复制石刻图案,特别是古代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的石刻;复制中世纪教堂里的纪念性黄铜雕刻品;复制美国建国以前的墓碑;甚至在日本被用来摹印鱼。艺术家亦将拓印技术视为创作的过程,他们为拓本上色,并添上或改动原来的线条。
研学实践教育体验活动之“陶艺制作”
陶有两种,陶器和瓷器。陶器和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
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所以,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并且从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艺术品。
研学实践教育体验活动之“编草鞋”
草鞋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鞋,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草鞋的编织材料各种各样,有稻草、龙须草、麻绳等,分半系绳、全系绳(满耳子)和拖鞋。
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穿着普遍,相沿成习。无论男女老幼,凡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上世纪70年代以前草鞋一直都是人们生活的刚需品,更是人民军队艰难困苦时期的军需物资,素有“编双草鞋送给郎,希望郎能打胜仗”、“穿双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的革命号召。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时代的进步,草鞋已逐渐被人们遗忘,遗忘的不仅仅是中国古人的发明,更是先辈们艰苦生活和革命前辈、先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新一代中小学生是这个时代的接班人、传承者,我们不仅要让他们从课本上去了解,更要努力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去继承先人和前辈的智慧与精神。
研学实践教育体验活动之“活字印刷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木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在历史课本上我们知识简单的了解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但在基地的作坊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课本里介绍的那样,还能亲身体验活字印刷的过程。作坊从刻字到3600个常用字库的千字墙再到排版和印刷还原了古代印刷作坊,让大家瞬间回到古代同古人智慧交流。在作坊里还陈列的有现代各式的负有机械,展现了印刷工艺的演变历程。
研学实践教育体验活动之“创意石头画”
石泉县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汉江区域有很多支流,中坝河就是其中一支,河道内有各类石头。石头画是创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状,质地,纹理,进行艺术构思,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进行创作。通过把画和石头本身特质的结合,保留石头自然的美,升华和提深石头自然之美。通过精巧设计和绘画,给予石头新的生命,让一种普通平常的玩石“鲜活起来”。
石头画,变废为宝。普通一块石头,经过手工石头画制作,立即升值上十倍。再从专业的角度按照不同画面的内容、构图、光学折射原理等因素细心雕刻琢磨,使每一块石材的形状配合画面构图。因此不同的画面,石的形状亦不一样。石材雕刻成型后,经过反复抛光,干燥、上油等风干处理,最后在成型的画面上经过深层化学保护技术处理,使画面实现长久的保存。
研学实践教育体验活动之“古法榨油”
人们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食用油,现代医学证实,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现在我们食用的油的品类很多,提炼也很简易、方便。那么在此之前人们都是吃什么油又是怎么提取的呢?不仅仅是几乎所有中小学生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很多成年人也往往难以直接回答。不管是现代的工艺还是古代的技法,都是通过物理压榨原理获得食用油。
木榨器具由油鼓、千斤、锲子等10大主件,板尖、油撞、牛角支等24个附件组成,辅以蒸籽锅、石磨、榨刀等32件配件。
走进古法榨油的“阮小二油坊”,环看四周墙上挂着的木板上介绍榨油的过程。师父们在劳动号子的唱腔中将力量聚集起来,传输到木撞,木撞撞击在木榨的锲子上,几吨重的木榨带动大地颤抖并发出闷雷般的声音,场面颇为震撼,整个木榨油的生产流程一览无余,让人仿佛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从前,各种各样有关木榨油器具的展示,让人在了解木榨油生产流程的同时,还看到木榨油生产技艺的历史演变进
春有约,花不误,岁岁年年,不相负。
在春天的时光里,孩子们像是那些花儿一样,充满了活力和希望,怀揣着梦想和热情。
虽然春天里偶尔会有寒流和风雨,但这些都是暂时的,是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有坚持,阳光总会到来,花儿总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