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教育者,首先要做“读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更会一致承认:阅读是教师成长路上最好的修行。不爱读书的教师,很难教出爱读书的孩子。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是一种责任!
为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理论储备,将阅读与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促使每位教师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教育理想、有人生思辨的教师,2024年4月15日开展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好书分享
郭圣爱老师分享了《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
简介:
马赛克方法是缘起于欧洲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它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从儿童交流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观察、儿童拍照、图书制作、幼儿园之旅、魔毯、角色扮演访谈等多种方式来聆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以更全面地描绘儿童及其生活世界的完整图景,并将其作为优化儿童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出发点。
郭圣爱老师推荐理由:
马赛克方法”由艾莉森·克拉克和彼得·莫斯提出并应用,主要运用于多途径“聆听”幼儿未能直接用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这本图书里高频出现的“倾听”、“儿童”不仅仅让教师倾听幼儿,更让教师在工作有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可以在倾听的基础上,看见幼儿的发展,并通过记录去解读幼儿、反思策略和提供支持。教师充分发挥马赛克方法的作用,在活动进行中做好过程性记录,获取相关线索,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兴趣关注点,与幼儿一起回顾、梳理,探讨问题和改进建议,将一片片马赛克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分享过程
本次分享活动,郭圣爱老师分享《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这本书有五个章节,从倾听的框架、开发马赛克方法、调整马赛克方法、运用马赛克方法、伦理和方案问题五个方面出发,为读者深入理解马赛克方法,进而把它运用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倾听的框架
第一章介绍了作为马赛克方法发展基础的倾听的框架。
2、开发马赛克方法
第二章聚焦倾听幼儿研究,展示了研究者如何首次使用马赛克方法对提供给幼儿和家庭的一套服务进行评价。
3、调整马赛克方法
第三章描述了一个“游戏空间研究”的项目,通过使用马赛克方法来改造户外环境的案例,丰富了马赛克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4、运用马赛克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英国、挪威、丹麦和澳大利亚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们灵活运用马赛克方法开展的四个个案研究。
5、伦理和方法
第五章以讨论马赛克方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和方法论问题来结束全书。
教师读后感
郭圣爱老师:
阅读《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这本书让我的教育观、儿童观有了新的感悟。马赛克方法强调教育要多元化、参与化、融合化、动态化,让多方参与、思考、反思结合在一起构建属于儿童世界。这种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教育者、教育对象、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以全纳的观点,让每个儿童成为生活的研究者,将儿童权力还给儿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
从实施马赛克方法前,尤其重要的是树立自身的儿童观和学会高效倾听。回归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他们自身生活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儿童的引路人和倾听者,帮助儿童以哲学者的身份深入挖掘生活本质,在动手探究的活动中激发热爱生活的态度。
从马赛克方法的教育案例来看,第一阶段是收集和记录儿童及成人的观点,这就是教师观察和记录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第二阶段,信息碎片拼在一起。这个阶段就是将儿童的观点、说的话进行整合、反思,帮助儿童凝练知识经验。
通过学习马赛克方法——倾听儿童,让我学会耐心倾听“儿童的100种语言”,让我能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探索问题,学会用不同方式记录收集的材料以供回顾,坚定了我要学会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灵活地引导儿童,为增强儿童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王秋莉老师:
一、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马赛克方法主张通过多种参与式的可视化方法,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改变了什么旧观念
儿童只是被研究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感受经常被忽视。但通过马赛克方法的介绍,我意识到儿童同样拥有丰富的思想和感受,只是需要被合适的方式所引导和倾听。
三、下一步怎么做
1.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试图从中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2.鼓励儿童通过拍照或绘画等方式来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积极参与儿童摄像活动,与他们一同拍摄和编辑视频,深入了解他们的视角和创意。
陈桂梅老师:
马赛克方法的发展扎根于实地研究,就是在告诉我们,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换位儿童的角度思考、从实地出发有多么重要,与儿童的互动地点、互动方式有多么重要。
马赛克方法不仅仅让我更加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倾听幼儿,在工作中有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在倾听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通过解读幼儿、反思策略和提供支持幼儿的发展。
肖琼芳老师:
认真阅读了《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第四章节,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阅读完后的收获和感悟。
1.马赛克方法强调多途径地倾听,不仅是倾听幼儿,倾听者可以是教师、家长、同伴.....而不是局限于教师倾听幼儿。
2.在幼儿表述的时候老师应不打断幼儿的表述,不要打断幼儿的思路,倾听幼儿的时候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讲话,这会让幼儿更加乐于向老师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倾听儿童至关重要,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倾听儿童、了解儿童、接受儿童的多元表征,才能将这些表征整合起来更好理解儿童。
陈晓君老师:
“如果说倾听儿童是当下最具时代性的儿童观之一,那么马赛克方法就是这种儿童观从理念走向现实的彩虹桥。〞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能够与《倾听幼儿一一马赛克方法》这本书相遇,我是幸运的,通过细细品读,收获颇多。不仅帮助我拔云见日、视野提升,还让我掌握了倾听幼儿的密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在阅读书籍《倾听幼儿一马赛克方法》时,发现孩子是参与者,是主体,在这其中孩子的想法、生活方式、选择和关系都被视为代表他们自身权利的事项,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学会倾听孩子,思考如何调整方法以便孩子能够参与进来,学习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需要实现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身份的转变,儿童不再是一个“被研究的〞被动者,实现一个“局外人”向“局内人” 的转变,教师则从一个研究的 “权威者〞变为 “倾听者〞;二是实现方法的转变,马赛克方法弥补了仅仅通过教师主观观察和解读幼儿的不全面和不完整性,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幼儿园之旅、拍照、幼儿园地图制作等方法参与研究,这些方法的使用者不仅仅是成人还包含了幼儿。
马赛克方法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随意组合和变化,每一种方法就是一片马赛克,每个人既是马赛克的应用者又是马赛克的创设者,最终将每片马赛克汇聚而成,呈现完整的儿童图景;三是实现伦理观念的转变,马赛克方法在运用过程中,时刻提醒我要尊重幼儿,要把幼儿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能力、完整的人,研究中的每个细节也都体现了成人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我们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指导实践,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让教师的支持有策略,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
陈小红老师:
阅读了《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之后,我对马克思方法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该方法不仅关注幼儿的经验,尤其注重他们的参与和合作,强调各方在研究中的平等地位,我学习到了马克思方法的核心在于合作性反思的新知识。下一步我会更关注,对于幼儿视角的尊重以往的研究往往以成人视角为中心,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和观点。。通过使用马赛克方法,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参与,从而让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
林小雪老师:
该研究的焦点是户外游戏空间。不过,在研究之前,研究者进行了一个试验性活动。研究者邀请儿童两人一组向他们展示室内环境中“有趣/特别/重要”的地方,已帮助儿童熟悉设备,检查可能出现的问题。
马赛克方法中的一系列研究工具以及她们所代表的表达模式,不仅增进了研究者对儿童的理解,而且对研究者的角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马赛克方法的多模式特点使儿童有机会“发挥他们的强项”,选择他们更喜欢的方式交流。画画是儿童的另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
运用马赛克方法,可以将倾听个体幼儿的看法与共同回顾过程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教育中进行游戏创设时要充分考虑游戏环境的真实化,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将平面的东西转换为立体的,幼儿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参与其中。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吴玉曼老师:
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与幼儿的关系。过去,我们可能过于强调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马赛克方法则提醒我们,幼儿同样拥有自己的声音和观点,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参与者。我们需要与幼儿建立平等、尊重的关 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黄秀容老师:
《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浅看第二章的内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多元工具中有说到拍摄照片的使用,再结合小二班幼儿的现状,拍摄照片是有可能最容易开展的一项倾听的有效方法。通过拍摄本班幼儿的游戏照片,在引导幼儿观察照片,首先说出游戏的内容、其次说出游戏的事情经过、最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尝试按这样的方法培养幼儿从被动的说到主动的说,让幼儿喜欢说。
陈梅子老师:
马赛克方法是一种融合了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探究方法,它将不同的视角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构建一幅关于儿童世界愿景的图画。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情况,并为幼儿的语言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我们在对幼儿进行一对一倾听的时候发现,班里一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条理清晰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一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一部分幼儿是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也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针对这一类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我们就需要采用录视频或者拍照的方式进行倾听,同时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多去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在反思,平时的一日生活中与幼儿的交流时间有点少,通常都是节后或者周一来园时会和幼儿相互分享假期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其他时间没有更好的去和幼儿进行交流,倾听幼儿的需求,今后的工作中会多去与幼儿进行交流,倾听幼儿的需求!
洪春娃老师:
幼儿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意义的,只是我们是否能够看见其意义所在。比如,在我们以往观察中,幼儿在某一个阶段所表现的重复性行为,我们常常会将其定性为“幼儿的游戏水平停滞”。然而,在通过“马赛克方法”进行多维度观察后,我们却有可能发现,该幼儿所重复的行为正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重复性的行为往往对幼儿具有重要意义。
王明银老师:
在阅读《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这本书时,我对马赛克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儿童不是“被研究”的被动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局内人”,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拍照,他们会很高兴地把幼儿园内喜欢的或者是不喜欢的东西拍下来,这些照片可以成为我们和幼儿访谈、对话的媒介。通过学习马赛克方法,我知道了教师不能仅仅通过主观观察来解读幼儿,我们可以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反思、记录、参观幼儿园、拍照、地图制作、访问年长同胞等方法来研究、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在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幼儿,把幼儿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有能力、完整的人,充分信任他们。
马赛克方法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是动态的,可以随意组合、调整和变化的,我们在平时对幼儿开展的活动要适时整改,从多方面参与到活动之中,真正从“儿童的视角”去了解儿童。
王洁老师:
幼儿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提高自信,同时这也会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个别不能进行口头交流的孩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家长、老师了解幼儿,形成一个马赛克。
幼儿年龄越小,实践者要对他们的经验做出假设,并注重倾听幼儿的肢体语言。特殊的幼儿可以在帮助下,形成独特的交流方式,并与同伴家人或者老师来建构他们的马赛克。
在倾听幼儿的过程中,选择和邀请幼儿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幼儿背景和特定时间之间的联系,幼儿可以决定自己制作东西给谁看,所有权归谁,保持良好的交流渠道的开放。
余桂珠老师:
书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作者对儿童这个角色的一种看法,在这个马赛克方法的运用当中,老师或成人并不是这个马赛克方法的运用者,相反的在倾听儿童过程中,儿童也不再是一个被研究者、一个被动者,他最大的突破就是儿童也可以作为这个马赛克方法的创作者和运用者,这就体现了这种马赛克方法在我们倾听儿童当中的一个灵活性的可变性。
书香正浓,成长最美。阅读的魅力,只有靠近它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书山万仞志能攀,学海无涯勤可渡。通过此次读书分享活动,老师们通过分享读书的过程,体验了阅读的收获和快乐,永兴镇中心幼儿园永跃的老师们会继续搭建读书分享的平台,以书养性,以书启智,以书修德,一路芬芳,一路成长。
图文编辑:陈小红
审核:陈晓君
审批:园领导
单位:永兴镇中心幼儿园永跃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