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行1——上海(A)

白洁
创建于04-13
阅读 2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3月31日四姐妹从龙嘉机场出发前往上海去江浙采风  在候机楼前合影

准点到达上海浦东机场

        在浦东机场二号线地铁站候车  前往上海虹桥高铁站

       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一个小时后到达上海虹桥火车站  准备步行去预定的酒店

在酒店门前合影

      午餐过后,乘坐地铁2号线到达南京东路  一路浏览南京路步行街的景观

著名的“和平饭店”

几乎所有的路人都在拍摄

南京路步行街人头攒动

从南京路看向外滩  明珠塔直入云端

在外滩拍摄对岸陆家嘴的现代建筑

这里拍摄的明珠塔很是漂亮

浦东的景色吸引着镜头

黄浦江上船只往来繁忙

黄浦江雾色中的风景依然美丽

与陆家嘴合影(游人与我们一起入镜)

与浦东之岸合影(仍是有人与我们一起合影)

每个人都喜欢与明珠塔一起留个影

夜晚的浦江两岸

        

海关大楼

友邦人寿保险大楼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1844年起外滩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的起点。直至1943年收复租界后,百年外滩租界史告一段落。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外滩百年来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最终奠定如今独具魅力的“万国建筑群”,承载了丰富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无论你是否生活在上海,外滩都是一处值得探索和品味的文化地标,它的诞生,建立在百年文化积淀之上,它的繁华背后,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沧桑历程。

外滩1号  No.1 The Mc Bain Buiding

       初建于1916年,由英国“麦边洋行”投资,“马海洋行”设计。是当之无愧的“外滩第一楼”。1996年,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入驻

外滩2号 No.2 The Shanghai Club Buiding 

      由“马海洋行”设计,建成于1911年。作为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上海总会”,曾是当时上海滩最豪华的社交所。1971年成为“东风饭店”,2011年变身为“华尔道夫酒店”

外滩3号 No.3 The Union  Buiding 

       落成于1916年,是叱咤风云的“公和洋行”上海滩开山之作。被《远东时报》誉为“最值得关注的设计进步之一”。英国“有利银行”入驻。1949年后“上海民用设计院”使用。2024年重新开张后成为时尚地标。

外滩5号 No.5 The KKK  Buiding 

        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建造,开启了外滩大建设的黄金时代。最初入驻“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现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6号 No.6 The Russell  & Co Buiding 

       由英国“玛里逊洋行”设计。最初是美商“旗昌洋行”。1956年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2006年修复后,融奢侈品旗舰店及高档餐饮于一体,成为外滩另一座时尚地标

外滩7号 No.7 The Great Northern Telegraph Company  Buiding 

        作为最早在中国经营电报业务的公司,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于1882年购入外滩7号原“旗昌洋行”办公楼,1906年(由英国“通河洋行”设计)斥资建造了这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大楼。1995年,泰国“盘古银行”入驻

外滩9号No.7 The China Merchants Company  Buiding 

        作为外滩唯一现存的维多利亚风格外廊建筑,外滩9号由“马礼逊洋行”设计。1876年中国首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购入。2001年大修工程启动,转型为“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

外滩10-12号 No.12 The HSBC  Buiding 

       1923年建成的“汇丰银行大楼”占据外滩10-12三块地皮,由“公和洋行”设计。1955年上海市政府迁入“汇丰银行大楼”,1997年上海“浦发银行”获得使用权

外滩13号 No.13 The Customs House

        外滩13号的“海关大楼”由当时为外国人掌控的“上海海关”主持修建,1927年落成,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

外滩14号 No.14 The Bank of Cpmmunicatons  Buiding 

        外滩14号直至1948年10月才建成,是临江建筑中最后建成的。原始文艺复兴风格“德华银行”大楼,一战后由“交通银行”接管。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

外滩15号 No.15  The Russo Chinese Bank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1902年竣工,由德国“倍高洋行”设计,建筑巧夺天工,施工精益求精,是当时跨时代的先锋之作。如今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外滩16号 No.16  The Bank  of Taiwan

        1926年,英商“德和洋行”设计的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竣工,古希腊神庙式外观可谓独一无二。1998年“招商银行”外滩支行入驻

外滩17号 No.17 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 Buiding

        1924年建成,由在华出版最著名的英文日报《字林西报》报社出资兴建,“德和洋行”设计。1998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入驻

外滩18号 No.18 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 and Chian

       外滩18号建于1923年,原是英商“麦加利银行总部”由“公和洋行”设计建造。2004年重新修复改建,入驻时尚品牌旗舰店、国际著名餐厅、酒吧、艺术展馆等。

外滩19号 No.19 The Palace Hotel

        外滩19号1908年建成之时,曾是租界历史最悠久的外资豪华旅馆“汇中饭店”。2010年全球最大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将建筑整体修缮,华丽转身为如今的“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外滩20号 No.20 on the Bund

        1929年“沙逊洋行”投资建成,“公和洋行”设计。楼高10层(局部13层)77米,是外滩建筑群中最高也最宏伟的一座,有“远东第一楼”之称。1956年,饭店更名为“和平饭店”,2010年耗资5亿港元修缮翻新为如今的“华彬费尔蒙:上海和平饭店”

外滩22号 No.22  on the Bund

      1906年建成的外滩22号“太古洋行大楼”,由“太古洋行”投资兴建,“瑞和洋行”设计。新中国成立后,大楼多次易主。如今以外滩一百年红楼的姿态,汇集高级手工定制品牌、时尚艺术盛宴及异国饕餮,尤其是中庭尽头墙上,高达26米的巨幅油画,从地面直达天花,堪称美轮美奂。这栋大楼并未按门牌号顺序排列在外滩建筑群中,而是位于南边独成一栋

外滩23号 No.23 The Bank of Chian

        建于1937年的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带有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这座中西合璧的银行大楼,由中国建筑师陆谦和"公和洋行"共同完成,是外滩唯一一座华人参与设计的临江大楼.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迁入办公,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24号 No.24  on the Bund

      外滩24号建于1924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最初是日资"横滨正金银行"所在地.1945年一度作为国民党"中央银行",1949年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分行.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入驻


外滩26号 No.26  The Yangtze insurance Association  Building 

        外滩26号建于1916年,由美商“祺昌洋行”旗下“扬子保险”投资,"公和洋行”设计。1950年公司结束在华业务,“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等进驻办公,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外滩27号 No.27 The EWO  Building 

        外滩27号建于1922年,是洋行之王“怡和洋行”新楼。“怡和洋行”曾力推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新楼在1851年怡和老楼原址新建,英国“思九生洋行”设计。1955年划为“上海市外贸局”。如今是美国罗斯福家族旗下的“罗斯福公馆”,设有高档餐厅和酒店。

外滩28号 No.28 The Glen Line  Building 

        1922年落成的外滩28号由英商“格林邮船公司”所建。1945-1950年成为“美国总领馆”驻地,此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文化局”等先后入驻。现为“上海清算所”

外滩29号 No.29 on the Bund

        外滩临街建筑中,唯独29号由有法资背景,1912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出资兴建,“通河洋行”设计施工。1955年“东方汇理银行”结束在华业务,外滩29号由“上海市公安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金融机构重新入驻,“光大银行”作为首家国内金融机构成功进入

外滩32号 No32 on the Bund 

        2009年由“香港上海大酒店”出资建成的外滩32号“半岛酒店”,是外滩70年来第一座新建大楼,但与外滩的总体建筑风格完美融合

外滩33号 No32 on the Bund

        外滩33号曾是始建于1894年的“英国领事馆”主楼,后历经拆除和火灾现存建筑为1872年原址新建的第三代官舍。文革期间英领馆撤离33号,“上海国旅等入驻。2003年变身为“外滩源壹号金融家俱乐部””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在外滩远观“万国建筑群”。期待来日有机会再细细观看慢慢品味,甚至可以近距离赏析!

       天色已晚,我们搜索到黄河路上的“”苔聖圜”(据说是电视剧《繁花》里“至真园”的原型),走路过去,美餐一顿。

       木耳面筋、荠菜双菇、番茄排骨汤、牛肉生煎包

        晚餐过后,乘坐地铁二号线返回时,竟集体“健忘”,居然坐过站了!!!只好再坐回来(幸好都是同一站台)。回来的车上空无一人,我们的地铁专列呀!!!

        我们住的酒店好似迷宫,为了防止集体“失忆”,走之前特地拍了照片,以免转来绕去

       结束一天两千多公里的奔波回到酒店,准备明天去嘉兴。

A

阅读 2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