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根据《关于做好2024年度春季学期全县“名师带学科 ”教研活动的通知》精神要求,为了保证送课到校的质量,打磨细节,提升工作室成员专业能力。2024年4月11日下午,广昌一中生物教研组长吴广发老师与教研组其他老师、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建老师带领着工作室团队在广昌一中科技楼录播室进行初次磨课活动。
课堂展示,演绎精彩
课程伊始,张春燕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奥运会比赛听枪起跑的视频作为课堂的开场,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视频中运动员们敏捷的反应,激发了学生们对神经传导机制的好奇心。张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如何发生的。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张春燕老师善于利用生物科学史,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她逐一介绍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如何被发现和探究的,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同时,张老师还通过展示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演示实验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理解,她展示了一系列相关科学资料,设计了分组探究活动,并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不同颜色的小圆片模拟钠离子和钾离子在神经纤维内外的流动情况,进行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阅读、思考、摆放、动作和书写,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各小组代表的展示和分享环节,更是让学生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生物学原理和规律。
最后,为了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张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寓教于乐的课堂PK小游戏。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乐趣。
课后评课,共话成长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共同探讨张春燕老师这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大家各抒己见,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收获,明确了课堂中的亮点,并针对课堂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结名师理念,培养关键能力
最后,周建老师作为主持人总结了大家的评课意见,指出张春燕老师的这节课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实践,也展现了名师工作室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自己模拟神经纤维内外离子的流动情况,主动理解知识,把握所学知识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能用文字、图解阐述生物学原理和规律。这正是新高考生物学科所强调的关键能力。鼓励教师们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内化于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附评课老师简记:
吴广发老师: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视频是一个非常好的直观教学工具,建议根据课时时间可以考虑是否现场直接做演示实验,可以更形象展示神经冲动的产生,激发学生兴趣,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另外前面内容进行一个调整,分组活动作为本节突破重难点应给与更多时间展示。
饶名祯老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通过模型使抽象的生物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但是内容有些繁多,建议重新评估教学大纲,确定可以删除或简化的内容,以便将焦点放在关键概念和学生理解障碍等问题上。另外讲解复杂或重要过程时放慢教学节奏,确保学生有思考和理解的时间。
陈连发老师:课程设计巧妙,通过生物科学史的逐步引导,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神经冲动传导的科学探究中。但是科学史所占比可以适当精简或者借助导学案,本次展示的导学案没有很好的衔接课件和教学内容。另外导学案最好设计成具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的。
张志老师:分组活动设计很好,通过模型探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很好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内化生物学规律和原理。设计分组活动中,要事先明确学生分组,确定组长和各个组员的任务,让学生分组活动更加有效的探究知识。另外教学内容结尾缺少升华,板书需要有层次。
张红兰老师:利用奥运会视频导入课题,非常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也很丰富,课堂节奏有些地方太快了,建议在教案并规划好各环节所需耗时,重点突出重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的分组探究活动尽量多展示。
赵玉清老师:课堂PK小游戏的方式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不仅增加了乐趣,还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和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分组探究活动中,模型中的钠钾小圆片有点小,数量有点多显得有点乱,建议数量可以减少,适当放大,并可以在模型旁边做一个模型道具的注释,更加直观明确。另外在小组代表展示结果时,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侧身讲解避免遮挡视线。
廖军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张老师成功地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兴趣。探究模型建议可以先做一个背景,显示膜内钾高,膜外钠高,然后背景上的钠和钾固定一些,部分可以活动。后面再演示的时候,活动的钠钾就可以演示流动,就能让整个演示过程到结束,都是膜内钾高,膜外钠高。就可以避免出现活动结束后膜内钾低于膜外等问题。
叶丽婻老师:教学内容层层递进,通过科学史、资料分析、小组模拟探究,让学生主动理解探究知识。但是活动有些地方语言需要斟酌优化精简。在分组学生活动中,建议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讨论起来,后期小组展示活动中,让学生多讲,更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最后自己再总结。
周建老师:本节课对学生理解生物现象,解决生物问题、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表达生物现象等生物学关键能力中的理解能力都有展现。为了更好的突出重难点,1.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对科学史内容进行精简,尽量控制PPT数量,把握每张PPT的用时;2.分组活动环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哪些人讲,哪些人演示,怎么讲,怎么演示,都要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到小组进行指导;3.在电表偏转实验可以尝试解剖牛蛙,更加形象;4.动作电位演示实验可以考虑形成机制和局部电流一起演示,更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