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肾病科联合介入科成功开展DSA下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

双叒叕
阅读 25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透析导管的置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自2月04日我院肾病科联合介入科成功为一名长期血透导管功能不良肾友实施首例DSA下经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更换术后,现已相继为自体血管条件差、需待瘘成熟时间较长的透析患者完成多例此类手术,为我院肾友解决了血管通路问题,建立了患者的“生命通道”。

病史简介:1.患者69岁男性。因“双下肢浮肿1年余,维持性血液透析5月余,乏力5天。”入院。2.因患者双上肢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一直应用长期血透导管维持血液透析。3.今患者出现长期血透导管功能不良,血流量最高达150ml/min。我科杨达龙副主任医师术前超声评估: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多次经尿激酶持续泵入溶栓后效果不理想,始终无法解决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流量不足的问题。考虑其透析不充分与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或中心静脉狭窄可能性导致导管血流量不足引起。手术指征明确,与患者沟通后,决定DSA下更换长期血透导管。

        更换成功后的长期血透导管

此项手术为我院肾友快速、高效改善了血管通路流量(患者术后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可保持250ml/min),保证了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有助于提高血透治疗效果。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处理中心静脉血管系统的“金标准”,在DSA下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半永久导管置入术较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血管造影,能够及时发现中心静脉血管有无变异,能够明确上腔静脉形态,避免导管尖端位置置于上腔静脉最狭窄处,导致后期并发症。
2.能够精确计算需要的导管长度,确保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减少导管后期导致狭窄、功能不良等风险。
3.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置管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4.能够及时发现导管尖端有无血栓病变,及时处理,减少手术风险。
5.能够避免导管更换术时,无法拔出导管的情况,能够及时解决导管坎墩,成功更换导管。
6.能够将纤维蛋白鞘扩张撕裂,保障新置入导管手术效果理想。

DSA引导下肾透析导管置管技术,精确确定血管位置,有效提高了肾透析导管置入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患者的痛苦。

                           科室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肾脏病科现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2名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肾病科硕士研究生。科室先后成立中医经典病房、慢性肾病中医康复管理中心、“内病外治”中心、血液净化中心,血管通路应急小组,并一直秉着“从心出发,让我们的服务更有温度”的服务理念,把肾病专科诊治做“”、中医肾病诊治做“”、肾病人文服务做“”,使患者更舒适、更安心、更暖心,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肾脏病科

联系电话:

186-0597-8318(微信同号)

155-0697-0137

0597-2882658-80255

0597-2882658-90111

阅读 25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