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河一中 王振华
2022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学习生物学课堂标准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所在,更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健康生活。生物知识的储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生命奥秘的基石。
在教学中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学习到《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这一课时,我便安排了一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课程分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和肺通气、体内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几个部分,知识多而抽象,学生看不到摸不着,没有学习兴趣。我就通过真实案例或故事来说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知识的应用。
例如,讲到呼吸系统中的呼吸道中的一个器官咽,咽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先抛出问题:为什么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学生都知道会呛住,但不明原因。原因是在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而说话时会厌软骨会打开,食物有了食管和气管两个通道可以选择,就有可能会发生食物入喉的情况。
学生明白了所以然,而我的问题并没有结束。如果不幸食物入喉卡住了怎么办?
学生都自信满满,有的说打120,有的说拍背,有的说捶胸......学生并没有正确的急救知识,如果遇到这种突发情况,他们会不知所措或是用错误方法而错失救命的大好时机。于是我将“海姆立克急救法”引入了课堂,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0-1岁、1岁以上到成人以及自救的急救方法,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要点“石头、剪刀、布”。“剪刀”两个手指并拢,像一个闭合的剪刀,找到患者肚脐的位置,然后将两根并拢的手指横放在肚脐上方,即可找到按压点。“石头”一手握拳,放在刚刚两横指的位置,拇指侧的拳眼向内,放在按压点上。“布”另一手抱拳,包裹住“拳头”,然后用向上、向内的力量,冲击患者的上腹部。
“海姆立克急救法”自救方法:保持冷静,用腹部冲击法。找一个桌角或者椅背,两手叠加在腹部,用物体的边缘对上腹部施压。制造出强大的向上的冲击力。反复实施,直到异物吐出。
学生学习到了急救知识,对咽部的会厌软骨印象也更加深刻。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
尝到了甜头,我便在学习到呼吸运动时,安排了另外一个急救知识:人工呼吸。
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这一环节,加入了煤气中毒的急救知识。
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与健康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急救无小事,课堂储备保平安。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