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修为,分享,是一种深邃。春风送暖意,草色盈书香。4月11日下午,八年级17班举办了《经典常谈》读书分享活动,带领全体同学走进阅读世界,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读书分享活动在同学们的满怀期待中开始了,首先,两位主持人向同学们引述了《经典常谈》的作者简介及作品概述,引领同学们细读全书,经典必须“常谈”,必须经常的谈,持续不断的谈,以激活经典的生命力,以实现经典的现时化。以深切领悟朱自清在书中寄予的殷切希望——“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出版于1946年,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是一部特色鲜明,引人入胜,充满学术活力的著作。
在内容上,《经典常谈》具有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特色。全书十三篇,从“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 经、史、子、集。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 :前九篇谈“小学” 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 ;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 因此,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在风格上,《 经典常谈》是一部用散文手法谈学术的佳作。朱自清的写作手法,除了平易亲切的叙述笔 调,生动活泼的“儿化词”的运用等等,特别在意每一篇开 头的经营,让每一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凤头”:或从传 说入手,或从风俗入手,或从时代背景说起,或从人物故事 说起。全书十三篇,每一篇的开头各不相同。这种由事入理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学术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在结构上,全书导入生动,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全书的每一篇,一段一层意思,层层有序推进,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如《尚书》一文中:作者首先从“《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说到《尚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形式,以及《尚书》的成书过程及书名的含义;着重介绍了《尚书》流传过程中的种种遭遇,特别是“今文”和“古文”之争;最后又介绍了作者所见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今文尚书》也有真伪之分。因此,只要细读全书,然后按照每一篇的主题,分出逻辑层次,剖析了著作的思维结构,就能把握作者的思想精髓。
此次读书活动的分享,同学们以书为友,以学增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谈感悟,谈心得,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经典要常谈,以书韵飘香,最是书香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