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研修学习直往前。2024年4月11日下午,深圳市“博物通识,遇见历史”系列活动第5场“平面与空间:非文字形式材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学段衔接研讨活动在线上开展。这次活动为了深化落实“五育并举”及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肇庆市高咏兴名教师工作室组织所有工作室学员线上参加此次活动。
整个线上研训活动精彩纷呈,名师们先后展开精彩的讲授。
一、高晨阳老师作《文字之外的历史:艺术史对历史教学的启示》专题发言。一是讲解了鸡缸杯的生命史,从诞生到仿制;二是讲解了文字之外的画家:谢环;三是以“如何解读教材中的这幅敦煌壁画”阐述了艺术史与历史教学的关系。
二、肖仕扬老师作了《历史与美的交响: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融合之道》专题发言。内容包括:美育课程的背景及意义;实施的路径及案例。她认为美育课程实施的路径有精神之美:学习历史人物渗透美育;思维之美:精设问题渗透美育;项目之美:开展项目学习渗透美育;激趣之美:重视历史照片在教学中的运用;融合之美:开展跨学科学习渗透美育。
三、韩书晓老师作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的光与影(1912-1919)——基于图像史料研读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态》专题发言。她以教学叙事的方式,以一张“留美幼童”照片作为切入点贯穿其中,讲解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立意、教学主题设计缘由、学习目标设定依据、教学设计环节、教学反思。在教学环节中,她设计了以图入史,课堂导入;以图研史,探究问题;思维建模,提升能力;学习评价,迁移应用等四个环节,生动地展示了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刘凤桐老师作了《影像叙事:探索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发言。他也是以教学叙事的方式,以历史图片作为史料,探索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他讲解了本课的理念思路、课前系统、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他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归纳概括,提炼主题;分组合作,汇报展示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影像史料,落实美育。
五、宋科副教授做《现代主义与中国性:回顾新中国建筑(1949-1976)》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现代建筑:中国性与现代性,分成了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期的中国建筑。报告内容分成了三部分,包括反思(建筑中的)现代主义;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结合1970年代的北京外事建筑、广州广交会建筑、中国的海外援建分析了1970年代“现代主义与中国性”结合的三种形式。宋科副教授的报告体现了跨学科的美育教学的落实,对历史教师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研训活动结束后,工作室成员们感触良多,感受到自已在学科素养方面的不足的同时更明确了自己接下来在教学过程努力提高的方向。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都发表了自己研训后的感言。
高咏兴: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学科。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利用好历史教材资源,如图像、照片、文物等史料,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渗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历史问题能力,渗透历史学科素养,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毛亚珍:美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广泛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参观等多样化的方式向学生再现历史形象,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重视情感教育,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历史核心素养和情感态度观得到了相应升华。
王愿芬:通过今天的线上学习,我认为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标要求阅读课本,找出课标要求掌握的相关的时代、人物、作品、风格特点等,然后更细心一点的老师会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制成表格予以区分亦更有利于记忆。
蔡文胜:观看了深圳市“博物通识,遇见历史”的线上直播,我收获满满。一方面:课堂教学,以图研史,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强化了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中融合美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熏陶学生的心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总之,通过交流和学习,让我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对我成长帮助很大!
高林林:深圳市“博物通识,遇见历史”的线上直播,让我学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和方法。首先,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们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课堂上以图研史,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其次,在历史教学中融合美育教学,确实很有智慧。一方面可以在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同时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从立体全面的纬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此次交流和学习,让我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黄甲华:今天通过了深圳市线上直播培训,加深了我对美育、教材、图片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图片之美,图片所蕴含的丰富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郭秀花: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地位的提高得益于历史能够培养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历史教材以平面化的文字为主,因此历史照片和文物如建筑等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让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的审美感受环境之中。展示和解释历史照片,教学过程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问题探究课堂,让学生以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解决者的身份而存在,使师生之间达成一种和谐、互动的交流方式。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产生问题的重要前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薛成红:“五新”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其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是进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以照片、录像等不同类型史料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最终实现五育并举都起到积极作用。
党帅:美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穿插美育,对于历史老师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今天观摩了深圳市“博物通识,遇见历史”的线上直播,启发了我如何在历史课堂上穿插美育,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考古和文博知识以及书本上习题中的资料,让学生培养欣赏的能力和兴趣,也在另一方面提高了史料实证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梁带:今天观摩了深圳市“博物通识,遇见历史”的线上直播,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注重文字资料的教学,而对教材中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浏览,没有进行仔细的解读。事实上,历史中图片均是实物资料,是研究历史最基本的依据,也是构成历史事实最重要的证据。让学生解读图片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钟宏飞:观看了深圳市“博物通识,遇见历史”的线上直播,我了解到非文字形式材料能够直观地展现历史事件和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清晰的历史表象。在历史教学中,有时文字描述可能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使用图片、图表等非文字材料,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历史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使用非文字形式材料时,需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认真筛选材料,确保其符合历史事实,避免误导学生。
本次网络研修内容,通过非文字形式材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落实美育,渗透核心素养。今后我们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去,在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让教师教有所得,让学生学有所获。
图片来源:高咏兴名师工作室
编辑:莫 林
一审:莫 林
二审:高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