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致远,合力共进——记七年级语文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

莫菲
创建于04-11
阅读 3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花开好时节。哪怕是迷蒙细雨也阻挡不了老师们教研的步伐。 4月9日上午,初中部七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开展了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本次的主讲人由七年级语文组莫菲老师担任。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及借文章,内容赞颂一种美德或精神,这些美德和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歌颂和传承的本单元课文文体各异,有记叙文议论文文言文都具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及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驿路梨花》通过继续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表达了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梁启超先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责任的深刻认识,能够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短文两篇》包含《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文,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情怀。

单元写作:“怎样选材”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所接触的人是都可以作为写作材料,要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材,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生活,改变流水账式作文。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积累基础字词,了解相关人物情况和文学常识。

2、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寻找修身正己的榜样。

3、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领悟修身正己的内涵。

4、拓展阅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

5、能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书写修身正己的心路。

三、教学建议

单元导读:1、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3、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生习惯于略读课文,并能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复述这篇散文的主要事件。揣摩课文简洁质朴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感受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讲课过程中要突出对重点评价性语句的研读,例如文章中“双层的悲哀”有什么含义?课文第五段叶先生为什么要为我“感到很悲伤”

呢?要联系时代语境深入理解。以及文章最后一段中的“深重的苦心”指的是什么也要结合时代背景下的文风来理解。

《驿路梨花》:梳理文章中的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标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雷锋精神。文章的标题点出了环境、人物、精神,以精神作为本文写作主旨。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把文中的这些人物都安排到主人的地位以及结尾的“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处处”是什么意思?

《最苦与最乐》:本文是一篇自读议论文,要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结构,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关注文章,标题及最苦和最乐,什么是最苦的?什么是最乐的?这两个词分别是文章的两个论点,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两个论点的?例如在最苦这一部分,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正反面论证方法,在最乐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在课堂上,还需要与学生仔细探究。

《短文两篇》:两则文言文,把握文言词语,虚词“之”的用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及日常生活的描写,来体现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格以及对追逐名利的世风的批判,明确托物言志和衬托两种写作手法。

“怎样选材”:引导同学们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在写作时,学会围绕中心从生活中选材并努力做到材料的真实新颖。

策马扬鞭正当时,矢志笃行立芳华。有效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挑战的境界,愿我们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享受教育幸福!

阅读 3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