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希冀 逐光而行

晴天
创建于04-11
阅读 5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烟雨江南,微寒重花,带上校领导的嘱托飞越山海来洋思,寻找一个新的出发点。

       很认真地学习,珍爱这一学习机会。从开幕式到收拾行装离去都认真投入,来时好好准备,离开也有仪式感地转身。

      这真是个不起眼的学校,没有气派的大楼,没有现代化先进的教学设备,所见之物,所见之人皆普普通通,或许率真与求实才是洋思的追求,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对味的学校,便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满园嫣红姹紫,尽显人间芳菲——校园篇

       洋思的北门很小,有些陈旧,进门是一条直通综合大楼的主干道,这综合大楼是一座四进约摸六层的楼,一进是行政楼,二进是七年级教室,依次是八、九年级,每个年级是16个教学班。主干道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校训“真善美”,简约古朴,行政楼上悬挂着一句标语“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就是洋思的教学理念了。除了这两条标语外,整个校园再没有其他花里胡哨的标语了。朴实的洋思人在过去40年的时间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和发展着这一办学理念。靠近南门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岸栽有柳树、樱花,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花树,花树间有蜿蜒的小路,由鹅卵石铺就,溪水上有曲折的回廊小石桥在烟雨中静默着,像是一幅江南小水墨画。我得空时喜欢在曲径通幽的校园小道上走一走,尤其是那个芳草斜阳的午后,“碧云天,黄叶地”小道上零散着细圆的落叶,而一旁的各式花木却开得灿烂明媚,那满树粉色的樱花直逼你的眼,有一种玫红的花更是妙呀,整棵树都是花没有一片叶子,有的花直接从主干上开出。这里的各种树木并不像海南的树是一色青绿的,而是有红叶的、嫩黄叶的、紫红叶的、暗红叶的,远看还真分不出是花还是树。

      洋思的北门就要大气得多了,从北门进入是一个很大的运动区,有几十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和800米环型跑道。特意去看了在足球场旁的劳动基地,各年级各班都有一块专属的劳动基地,各班种植的东西不一样,但都统一有桃花,有的种蔬菜,有的种花卉,有的种农作物,长势都还不错。基地旁过是各班的自行车停车棚。从基地出来是明媚阳光,身边掠过一群刚上完体育课的学生,个个脸红仆仆的,汗流夹背,提着脱下的外套,三五成群,笑得朗月在怀。人面桃花相映红,满园春色共芳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篇

        坐在会场上,心里想着有多少人是与我们怀揣相同目的来学习的呢?是否都是行至水穷处,却又无法坐看云起时?

       时间短,任务重,需要有眼光有选择地筛选学习内容。在密集的头脑风暴与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选了三个点去关注:洋思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洋思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洋思课堂的原生态。最后集中着力在一个思考点上:如何进行我们自己的课改?

        说到洋思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第一任校长蔡林森,听其言隔空就感到一股凌厉的霸气和匪气,82岁高龄站着发言1个半小时,字字铿锵,句句澎湃。细述他创造洋思奇迹和永威奇迹的初心与历程。回首创业艰难百战多,自己是如何顶着层层压力,披荆斩棘坚持课改,将一个濒临关闭的学校建成全国名校的,老先生斩钉截铁地说:“我做到了!”六十多岁去担任永威校长,他说:”我不是为了赚钱去的,我是为了追求梦想去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离乡背井逐梦,去一个全新的地方继续践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理念,令我肃然起敬,敢于追梦的人永远年轻!胸怀国之教育,无私心,敢做事,能总结提炼成果,乐推广,望受众更多,致力于提升教学教育质量,蔡校长当真担得起大先生称号。

        洋思三任校长都是从本校提拔上来的,三任校长之间没有官场上惯常的互相否定,而是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赓续打磨精进,踔厉传承发扬,挣脱逼仄孱弱的生存空间,由弱变强。三代掌门人长于洋思,成于洋思,他们熟悉这所学校与洋思人合体形成的思想力量,创造了一个个朴素的教育奇迹。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是掌门人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三任校长对这一教学模式是守正出新,而不是相互否定,彼此倾轧,这或许是洋思成功的关键密码。

       其次是洋思从校长到中层到各组长不仅懂管理,也精于业务。每位领导都任教,而且教学质量都排在前列。学校不同于企业,企业可以是技术研发、管理两张皮,甚至加上销售三张皮,相互并行。而学校如果管理与教学分离其结果可能是崩盘。洋思奉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的理念,没有设重点班,所有班级按成绩打平来分,老师们抽签决定任教班级。他们语数英满分是150分,现任曹伟林校长展示了七年级入口各班数学平均分是70多分,这和我们的学情差不多,但他们的出口成绩却是骄人的,位列泰州前三,中考进入泰州市前十的也不少。曹伟林校长还展示了他接手的班级是倒数的,到了期末已是年级第一。我想这就是榜样,这样的管理层是不是更有信服力?当领导层也是业务精英时,学校的生长是不是更行稳致远?不由得想到魏书生、宋如郊、邢益宝等一批管理能力与业务专攻兼具的名校长们,还有我们的张校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困境中摸索突围之法,派出我们这支先遣小队来学习,钦佩这勇毅探索的魄力,也不愿辜负这份沉重的嘱托。

      最后是洋思所坚守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踏实践行这一理念,40年来坚持平行分班,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老师。不人为制造阶层与矛盾。着眼于长远,而不是眼前的割韭菜。

      洋思课改从1982年开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历经1.0到3.0的发展变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课改起点,这个”好”不仅是起初的学业成绩好,中期的”品德+学业”好,而且是培养德智体美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好”的标准也不是考高分,而是各个方面的增值性进步。理解到这些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这句话,而不是一味的批判。洋思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

        2014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科学界定为:“先学”就是课堂上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学习。“后教”是在“先学”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实践、探究、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课堂上,在“先学”与 “后教”的基础上,在老师的科学组织下,学生的反馈性活动。  新时期,在国家教育教学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思想的引领下,洋思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元素融通,进行了洋思智慧课堂的有效实践。新兴的信息技术使“先学”的学习材料由教材向图片、影像、网络资源等拓展;“教”的方式融入人机对话,使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对话中获得知识和经验;通过大数据分析,从传统的依赖经验的教学向精准施教转变;“用心参与、经历知识生成、体验成功,”当堂训练”由单一知识的达标向设计情境、问题解决转变。洋思人理解的“先学后教”,强调的是课堂活动先学生后教师:学生学在先,教在后;生生互教在先,师教在后。学与教穿插进行,彼此融合。课堂上,学生先看、先做、先探索,有了困惑,遇到障碍,再求教于同伴、老师、网络。教的过程,实质上是生生、师生间的共学过程,“先学后教”的全过程都是学的过程。洋思的“当堂训练”包含学后检测、教后巩固、当堂作业三个部分,“训练”多是情境问题,实践探索,推动学生知识学习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通过“训练”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的素养在实践应用中得到培育。现在把”当堂训练”改为”当堂运用”。


         在几天的学习中,我见逢插针地进入洋思课堂去观察。洋思的早读会把早读任务写在黑板上,主要让学生背记语文、英语的知识,形式有起立读、有坐下听写、默写的,有小组读背的,很少听到大声齐读。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人人都在认真读背,没有看到开小差的现象。每间教室的后面都有1-4张教师办室桌,常见课堂上有教师坐在教室后办公。课间几乎没有看到学生到处走动或打闹现象,整个校园每天都是安安静静的。所观的课大都是学生在做题,或教师在讲解题思路,或是点评学生的作业,或是小组在做题改题。学生们都很安静地做题、记笔记,没有看到很热闹的讨论现象。每到提问环节,每个被问到的学生都能响亮地回答,学生们都能自信地发言。也有的课堂有学生打瞌睡的现象,每间教室都是安静的,没有看到学生聊天、开小差的现象。洋思没有预习,所有环节都放在课堂上,注重课堂的高效,所以时间的精细化使用就很重要,开门见山的导入,只点拨学生不会的,而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就不讲。我所看到的洋思课堂更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倾向于应试。没有分数,你过不了今天;光有分数,你过不了明天。一味批判分数是卫道夫空中楼阁式的清高,如果没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奠基,何谈什么素质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考篇

       我们的课改目前最大的阻力来自“不相信”,“不想变”,“不愿变”,担心改了成绩上不去反而降下来,担心改的最后是寂寞或笑话,来自外在的压力让大家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使劲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课堂教学而言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教师的二次备课力,当预设与生成冲突或背离时,老师能否即堂进行二次备课。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先学,而后产生的“不会”可能是各有不同的,是与教师一备的预设不符的,这时老师能否当堂二备。当然兵教兵和小组合作学习是不错的措施,但在课改初期,小组合作习惯没形成时怎么办?再者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需要老师当即教时怎么办?总不能说老师回去再备课,下节课再解决吧。所以老师在业务上要精进了,课改改变的不仅是学的方式,还有教的模式,教学相长。这需要我们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路虽远,行则将至,万事开头难,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摸索。

       还有不少老师担心这样上课太慢,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我在洋思的初二课堂上已看到他们在学习九下的名著《儒林外史》了,或许敢于选择,勇于放弃是不错的路子。钻研每一册书的必学必考的知识点,结合学情,有的放矢地选取教学内容,放弃一些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内容,找准着力点,精准教学也是一条措施。其次要充分用好课堂,向课堂要实效,做好课堂的时间管理,尽力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

       教学的抓手可以是导学案、课练、自学单。导学非常重要,课标研习好,教材研读好,文本解读好,是设计好导学的关键。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也很重要,各学科之间要协调,不要霸凌学生的晚自习时间,让他们有时间自主学习,或许有的老师会担心学生不学习,只会聊天、玩。试想如果一个婴儿在学步,我们一直牵着他不让他独立行走,那他要什么时侯才学会走呢?一个班级要有好学的学生来带动,要有榜样,所以也真没必要分班级层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不是一堂课就一定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死板的三环节,一节课可以有几轮的”先学后教”或”几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科尤其是数学较为适合采用整堂课就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环节的模式;文科尤其是语文就适合用几轮的”先学后教”模式,学一点,教一点,再学一点,再教一点,最后是”当堂训练”。

         在全国联盟校展示课中发现山东省老师们的展示课能吸收这一模式之精髓,又有自己的创新,形成了这一模式的各种变式,展示课的课堂效果也很不错。

       9日上午听完最后一节课后,漫步校园各处,再看看这所学校,认真地和它告个别。走出校园时即使知道今后或许不会再有机会来,也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深知自己有要走的路,尽管不知前方是否有路,是否能成功上岸,我仍然是要走的。借用鲁迅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与诸君共勉。

阅读 5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