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元·阅读】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教师阅读分享

.
创建于04-11
阅读 2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三毛,

              年轻、坚强而又孤独。

                                     ——贾平凹


       我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

                                    ——梁羽生

遇见三毛

      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旅行家,英文名:ECHO,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逝世。三毛一生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学世界:纯洁热烈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的异域风情,温馨感人的亲情故事,真挚美好的友情故事……她的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深受世界各地广大读者的喜爱。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记述了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所见所闻:《沙漠中的饭店》讲述了三毛为丈夫荷西做中国菜的故事,奇特的粉丝“雨”,美味的紫菜“复写纸”,让沙漠中的家变得更加温馨美好;《悬壶济世》讲的是三毛久病成医,经常用三脚猫的医术治疗当地人的有趣故事;《素人渔夫》中,三毛感叹着家中花费很大,盘算着打渔去卖贴补家用,最终赔的血本无归;《白手成家》中,三毛描述了沙漠中的家从一无所有到美丽温馨的过程。用木箱做家具,用轮胎做坐垫,垃圾堆淘装饰,溜进总督家挖花,为省钱装修跑很远买菜,在三毛和荷西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家惊艳了所有的人;《收魂记》讲述了在撒哈拉沙漠中四处旅行的三毛,在一次拍摄照片时,被当地人以为这是“夺走灵魂”,在取下胶片解释后才得以平息事端的故事……

经典摘录

       1.太阳像融化的铁浆一样洒下来,我被晒得看见天地都在慢慢地旋转。


  2.我常常分析自己,人,生下来被分到的阶级是很难再摆脱的。我的家,对撒哈拉威人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是必要的,而我,却脱不开这个枷锁,要使四周的环境复杂得跟以前一样。


  3.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头,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


  4.我想,来了沙漠,不经过生活物质上的困难,是对每一个人在经验上多多少少的损失。


  5.路,像一条发光的小河,笔直地流在苍穹下。


  6.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

阅读心得

      初遇三毛,被《撒哈拉的故事》里勇闯非洲沙漠的这位“奇女子”所吸引。可怜的“娃娃新娘”“哑奴”,神秘的“死果”,“白手成家”的曲折,奇特的“观浴记”,逃离非洲的惊险之旅……那一个个遥远却鲜活的故事,被一个叫做“三毛”的朋友轻轻地诉说着。《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生命中最绚烂华美的篇章,“我要看看在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人们为什么同样能有生命的喜悦和爱憎。”带着这个问题和对异族文明的向往与热爱,三毛来到了撒哈拉沙漠。在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三毛不但成就了她的爱情神话,也迎来了她写作的巅峰期。1974年—1979年,三毛结集出版了《撒哈拉的故事》(1976)、《稻草人手记》(1977)、《哭泣的骆驼》(1978)、《温柔的夜》(1979)等四部描写撒哈拉以及婚姻生活的作品集。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作品充满着生命的喜悦与激情,爱情的甜美与幸福,乐观、坚强、热情、豁达、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撰稿: 曹倩

      推送:  赵健

      初审:刘莎

      复审:田渭花

      签发:乔莉

阅读 2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