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阅读”
 ——高年级数学教研组读书分享会

潘小喵
创建于2024-04-11
阅读 11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书页间倾听不同的故事

在文字中邂逅有趣的灵魂

在交流中感悟人生的智慧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读书使人进步,读书改变人生,读书成就梦想。古人云:学,然后知困;读,然后知不足;阅读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在书中,上下千年任你纵览;在书中,大好河山为你展开。高年级数学教研组教师齐聚一堂,开展读书交流会,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读、所悟、所感。

潘海涛老师

《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

教师进行教育学生应该换位思考。成人之间的换位思考是横向的审视问题的意见交换。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换位思考是纵向的,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年纪里匹配不同的分量的情感和理性。我们不仅要认清自己的角色,还要认清孩子的成长阶段,更要做好两者的匹配。这需要我们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耐心的观察才能察觉到孩子成长的变化。未来多静下心来耐心听孩子说,多观察,时刻准备着调整自己的“出场方式”。

米小慧老师《人性的弱点》

      纽约第一百货公司的招聘原则:我们宁愿雇佣一个有着可爱微笑、小学还没毕业的女孩,也不愿意雇佣一位脸孔冷若冰霜的哲学博士。

      所以,如果想让别人喜欢你,第一项规则是:微笑!


潘春燕老师《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顾名思义,就是说水果有很多种选择,橘子不是唯一的象征,人生有很多种选择,不执拗于一种人生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使命来的,无论是在工作上大放异彩,还是遇到了一生相守的人,我们最终都会活成适合我们的样子。

贺黔梅老师《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1.另一种智慧——忽略

      “忽略”,不能等同于“放任不管”,只是忽略一些不完美、一些所谓的机会、一些碎片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小细节。在对孩子足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的忽略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并更好地保护他们心灵的自由。

2.善于用担心替代愤怒

      “我很担心你”的倾诉,比起“我很生气”的抱怨,还有“你真不自觉真不乖”的斥责,更能唤起孩子的自省。爱孩子,就要相信孩子的心灵无比明敏,他们能够敏锐地知道自己“愿意怎么做”,并且付出努力。

3.做一个不轻易生气的教师

      当学生“屡教不会”的时候,可以不生气。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生命密码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也是截然不同的。

4.给学生有效的奖励

      对一个孩子而言,知识的获得本身就是一种奖励。而行为举止得当,也本该是婴儿以外的人都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根本无须奖励。

黄幼兰老师《正面管教》

      教育本质的是重新理解,《正面管教》让我们意识到,教育应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鼓励孩子在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中发挥潜力。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出独立、自信的孩子。

       情感连接的重要性:正面管教强调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只有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与孩子建立紧密的联系。自我反思的必要性: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杨志宇老师《活着》

      “老人的脊背和牛的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细品余华所著的《活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这场旷世之剧,“聚散无常,落叶安知花开日”。每个人的故事总不会顺风顺水,而文中的主人公也依是如此。

 顿素梅老师《等一朵花开》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这是对目前迷茫的自己最大的宽慰,也是对未来有无限可能的自己最大的期许吧。这本书时可以让我们暂时从车水马龙的世界中抽离出来,置身于阔别已久的烟火人间。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应当学会适当放松并放缓脚步多看看窗外的景色,发现不一样的美,生活其实像极了《等一朵花开》,借此,我想延用林帝浣的寄语:“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困难,谁都无法预测,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微笑,去等待那一朵花开,万事一定都能否极泰来!” 

杨柳老师《小学数学教学法》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1.教学方法改进

通过阅读,我深入了解了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心理洞察

书籍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有助于我更好地因材施教。

3.数学教育新观念

       我接触到了更多关于数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如数学素养、数学思维等,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潘婷老师《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

      π这个数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可是你知道是谁第一次用希腊字母π的吗?π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负数呢?二次方程式呢?三角函数呢?……如果您也和我一样对这些数学历史故事充满了好奇,那不妨到《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中去找找答案吧,我想您一定会从中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彭蹬翰老师《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 详尽的科学知识,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胡秀英老师《做有温度的教育》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陶老师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温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师所说:“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爱美化心灵,用宽容对待周围的人。这是让自己整个人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则。”试想,我们都像陶老师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们的教育又何愁没有发展,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前行!

陈华老师

《做一个有智慧的一线教师》

      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我们都可以真正做一个幸福的一线教师!

向荭老师《运动改造大脑》

      为什么明知道运动有用,还是迈不开腿?因为你知道的用处还太小。在本书中作者用严谨的神经科学发现,通过确凿的证据、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运动与大脑的联系,条分缕析地论证了运动的魔力:运动可以改造大脑,消除压力、焦虑、抑郁、低效等种种困扰。

李春老师《活着》

      我们要栉风沐雨,决不被泥泞挡住去路,决不被暴雨冲散信念,而是坚定活着,坚决活着,宛如沙漠中的胡杨林,“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就像书中的福贵,经受过痛苦的考验,生死的锤炼,依然安静地活着。

       一头老牛,一亩地,余生......

      在生命旅途的最后一段路,他们悠悠地走着——“聚散无常,落叶安知花开日”。谁能说福贵以后不会幸福呢?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见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潘瑶老师《教育的初心》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牢记教育的使命,才能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教育这片热土。

      儒家散文《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在传统教育理念中颇具分量,传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圣贤之人,这种人既能克己复礼,独善其身;又能推己及人,兼济天下。时至今日,作为教师的我们依然在探寻更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去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可在教育事业探索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才是我们最应该坚守的品质,让教育之心滚烫,这是我的职业目标,也是我教育生涯一生所坚守的梦想!

杨奖妹老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是一本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值得一读的好书。它可以给新教师指导、启发;可以让老教师重新审视一下以往的教育经验,可以让自己教育经验的合理处与书中案例产生共鸣,也可以与书中的见解产生一些争议,从而取长补短。总之,对于教育界人士来说,肯定是良师益友!

邹强老师《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书法的高境界,是在随意——看似不经意的书写中,融会了技巧、想象力、作者精神生活、传统所凝聚的某些审美要素等成就的一种东西。"随意的书写"是必要的,因为不打开感觉的闸门,书写不可能与主体充分交融,然而这必须是在极为严格的训练之后的"随意"。这种训练的严格性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同时对笔法、空间的准确控制必须与精神生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磨合,这时的"随意书写"才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利明老师《经典常谈》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谢依凡老师《锻炼》

      读一天书、跑一天步,你和其他人还是没区别,但一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人生,贵在坚持。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人到了一个阶段,生活开始给你做减法。

      当灵魂升起,看着疲于奔波的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携一份书卷气,聚一场分享宴。老师们在与书同行的旅程中,一路采撷教育智慧,且读且思,且思且行,不断推进自身专业成长。

老师们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与工作实际相融合,碰撞出许多独特的教育感悟。

一场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收获,在交流中启迪的阅读分享让老师们意犹未尽。虽然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已落幕,但老师们阅读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将潜心阅读,在书中追寻属于自己的诗意和远方,做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

编辑:潘婷

审核:向荭

阅读 11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