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新区小学(南校区)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心理健康】棍棒下出孝子?耐心引导是关键

创建于04-11 阅读596

      父母无疑是爱孩子的,可是,在父母生气、冲动的情况下,许多孩子还是免不了要遭受语言暴力,甚至是皮肉之苦。

     现在奉行“棍棒下面出孝子”的父母应该是很少了,但认为孩子实在是无理,不打不骂,不能起到威慑、警戒效果的却大有人在。

一、从教育的效果来看

       而事实上,打骂只是强制性的控制手段,其实质是父母在发泄情绪。孩子被打被骂之后,可能会慑于父母的威压而暂时屈服。但被打骂的结果,孩子除了得到内心和身体的痛苦外,并没有学会任何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培养责任感和自主意识,也就是并没有得到任何成长。今后当他再次面临同样的情境的时候,有可能还会故伎重演,因为他并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

       另外,孩子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用打骂的方式处理问题,长期以往,孩子就会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从而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生活中,将来当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也会忍不住去骂人打人。

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

打骂孩子会有以下几种不好的影响:

     首先,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当父母用暴力或恶言恶语对待他们时,孩子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绝望。孩子正处在自我认同的阶段,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打骂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没有价值,从而难以建立起自尊。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打骂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父母是保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信任和依赖。当父母以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感,亲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逐渐减弱。孩子还会对父母的行为感到不满和愤怒,产生抵触情绪,等到青春期有可能变得非常叛逆,本该有的亲密关系变得疏远,亲子沟通也会因此受到阻碍。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无法有效地教育引导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三、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

     心理损伤的底层逻辑是“大脑损伤”。脑科学研究表明,长期体罚、语言暴力以及紧张的环境等,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导致智商和自控力的下降,增加焦虑症、抑郁症、攻击倾向、反社会人格等的发生率。

     可见,无论是从教育的效果,还是从心理学、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打骂都是不可取的。打骂对被控制对象只能起到抑制作用,而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遵循的是“用进废退”的原则,我们要正确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

      只有用爱和理解去引导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沟通,孩子才会健康成长,真正成为有责任感、有价值的人。

      因此,亲爱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滔天大罪”或“屡教不改”,我们可以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平静心情,遏制住心头的怒火。告诫自己,发火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情绪宣泄,不能给孩子提供任何价值。

       二是耐心询问,问清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打算。比如孩子玩游戏,不做作业,我们可以问他是怎么想的,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再问他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安排,自己能不能按计划执行,让孩子自己思考如何应对问题,学会做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行动;然后再问问需不需要家长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肯定孩子的自主思考行为,询问其对结果有哪些准备。比如孩子提出每天回来先玩半小时手机,可以问他会不会影响完成作业,完不成作业结果又会怎样。引导孩子学会预测结果,明确自己的期待,并做好面对结果的心理准备。你的询问一定会引起孩子更深入的思考,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修正计划和目标。

       总之,我们要信任孩子是有做好的愿望的,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理解和支持。

编辑:徐明霞

审核:王    敏

阅读 5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