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相伴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城关镇宜洛小学国学经典分享会(第三十四期)

创建于04-10 阅读1522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论语》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4月10日晚,在刘晓彤老师的主持下,宜洛小学第三十四期国学经典分享活动如期举行。

韩校长在活动开始前发表讲话:《论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有太多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借鉴,有太多内涵值得我们去探究,有太多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杨喜丹老师分享的是乡党第十五篇: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为:孔子家的马房遭受火灾,孔子退朝回来知道后,问:“有没有人受伤?”没有询问马的情况。孔子问人而不问马,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基点去实践仁道,既合乎人情事理,又切实可行。

于玲玲老师分享的是《乡党篇》十六章: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礼仪、仪式感体现的是一个人内心对人对己对事的尊重、诚敬、严谨、守本之心,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负担。为提高效率,仪式可以简化,但是心境却不能怠慢,而要更加重视、严谨、努力、尽责,才能更好地将遵礼重礼的秩序心、责任感充分表达实践,才能真的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

闫运飞老师分享的是《论语·乡党》篇第十七,原文是: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意思是孔子病了,国君前来探望他。他便头朝东躺着,把朝服盖在身上,并放上绅带。古代尊者一般坐北朝南,孔子此举是对国君的尊重。国君面南,臣子面北,臣子见国君要穿朝服、束带,以示尊重。孔子在病中仍不忘君臣之礼,可见孔子对自己言行的要求之严格。由此可以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公共、庄重的场合更是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得当,彬彬有礼!

邓玉仙老师分享的乡党十八,“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动身,这表明孔子对国君的尊敬,只要国君下命令召见,撇下一切事情,可见孔子处理国事重于任何个人事情的心情。做大臣者有这样的心态,表示忠于国家,对国君有深刻的敬意。就像现在的军队,命令如山倒。读完我感悟到,一、积累福气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如果每个人对规则、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之心,这个世界将会是何等的祥和,他个人的人生之路也会充满福气。祥和,其实是每个活着的人都期盼的。二、我们还要学习孔子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就是孔子一贯倡导的“敏于事”。在家里对父母应该这样,在学校,对同事也应该这样。有事尽快去做,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地完成需要做的事情!


李冬梅老师分享的是乡党篇十九章: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孔子的做法,是儒家交友之道的精彩诠释。这个交友之道,其内涵便是重感情,讲原则。真正的朋友,看中的是友谊,是彼此心心相印的感情,而不是物质财富。

史凌宇老师分享的是《乡党》第二十章:寝不尸,居不客。描述了孔子睡觉时不仰卧平躺如僵尸一样,平日家居也不像做客或者接待客人时那样讲究姿势、礼仪。由此可知,孔子虽然在朝时事君尽礼,无微不至,但回到家里还是轻松自在的,既不过分放纵自己,也不完全没有形象可言,举手投足之间又大方、得体、舒服,是一个懂得享受人生的人。

刘晓彤老师分享的是乡党篇的第二十一则: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我们对于那些比自己富裕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名的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尊敬之意,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这是值得我们经常反省的。君子一切行为依礼而行、以仁为本、自觉自发、自然而然,做自己该做的,无谓他人身份、无惧他人评说。

贺晨露老师分享的是《乡党篇》第二十二章:升车,必正立,执绥。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绥是设在车上的绳子,供人援引上下车,升车即是上车,通常由御者将绥递给乘车者,方便对方援之而上,孔子上车时,为保持安稳必定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即不往后看,以免使后面的人有所不安,不疾言,免得惊扰他人,不以手亲自指点,为免惑众,由此可见孔子无处而不为人设想。

沈亚辉老师分享的是乡党篇的第二十三节: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段话虽然简短,但含义深远。它不仅展示了孔子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把握时机同样重要。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适时的行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从日常的点滴中发现规律,把握机会。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一部经典,也是将我们与远古的先知相连相通的一座桥梁,我们共读经典名句,共同学习其中蕴藏的原则与道理,共同进步!

阅读 15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