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山韵无边

笑笑
创建于04-10
阅读 8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月31日,气温陡升至近乎30度。炽热似焰,正是踏青的绝好时节。

步入西山公园,牌楼前桃花如若诗画,粉嫩花瓣挂满枝头。微风轻拂,花雨飘零,美不胜收。昔日狭窄之隅,现今已拓展出停车区域,那些搭建的商铺亦一同拆除,为游客带来极大便利。路南的厂一小、厂幼儿园已迁至路北,易名为市西山小学、市二幼西山分园。而原桂花园巷的厂一中(后改称市九中)迁至城东,创立市育才中学;厂高中迁至官柳更名市四中,且与市六中合并;厂职高则和市中专合并,迁入新庙校区。现代工业企业的文化基因,在吴都教育领域得以延续。

老大门边原市博物馆址,如今挂上非遗馆之牌。坡上张裕钊樱花园里,群芳争艳,馥郁芬芳。张氏倾心于教育、文学及书法研究,门徒众多,遍布学者、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实业家等诸多领域,在政界与文坛声名赫赫,成就斐然。他所创书法,内圆外方、疏落有致,刚健雄浑、气韵悠长,运笔、转指、用墨、用水等技法,均独具韵味。其书法风格独特,融北碑南帖于一体,缔造出影响晚清书坛百年的“张体”,康有为赞曰:“千年以来无可比。”

九曲亭边,香樟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阳光洒落,叶片闪耀着生命的光芒。苏轼诗作《武昌西山诗》与苏辙文章《武昌九曲亭记》一同镶嵌于此,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品读,成为重要的文化标识。宋代才俊辈出,苏轼在众多领域登峰造极,令人景仰。古灵泉寺前稍作休憩,往左行至松风阁院内,苍松挺拔,枝干粗壮,仿若诉说着岁月沧桑。苏氏弟子黄庭坚所书《松风阁序》潇洒灵动,神韵十足,堪称行书之佳作,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下山途中,品尝一口老面馒头,那独特滋味令人回味。远处厂文化活动中心旁,梧桐树冠粗壮繁茂,盛夏之时必定带来阵阵清凉。园区物业饮食久负盛名,馒头作为招牌助力服务品质提升,达成规模效应。这种使用老面发酵、带着酒香、揉捏恰到好处、结实有弹性、可层层撕开、口感上佳的馒头,远胜那些用打泡粉发酵、看着白胖、拿在手上轻飘、咬下去毫无感觉的小店食品。品味今日的每处景致皆如烟似画,令人陶醉。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文化精粹犹如火炬燃烧不熄。无论是苏东坡与黄庭坚的亲密师友之交,还是张裕钊楷书“南宫体”于日本流传经久不衰,亦或是现代工业基因融入吴都教育,又或是地方企业服务品牌归并武钢集团生态圈,都生动演绎了文化传承的魅力。

众多城市皆有西山,而古武昌西山在众山中独领风骚,这里每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深刻印记。季候更迭,时光流逝,但文化的力量始终如一。这是我们心灵的源泉,于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能让人觅得归属及安宁。当珍视这一文化瑰宝,使其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绽放光彩。

阅读 8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