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彩的世界,行走的课堂,终将在研学过程中汇聚,成为学生们心中最美的学习经历。
明清以来,印江各大书家凝神静气,挥毫写就印江书坛的辉煌历史。有受明神宗封赐的“西台四杰”之一的周冕,有受成亲王御赏的王道行,有深得淳亲王赏识的周以湘,有慈禧太后赐给“宸赏”印章的严寅亮,另有肖重望、潘登云、鄢师竹、王佑之等人。他们闪烁在书法星空,璀璨夺目,各竞风骚:笔墨与纸张亲密接触,呈现的是银钩铁画、劲骨丰肌,蕴涵的是灵动流逸、高洁古雅,远离了凡尘烟火,升华了笔墨本身···
奇妙博物馆
出生于印江的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志,将自己工作之余积攒的400多件各国纪念品捐赠给自己的家乡。他希望让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们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明白我们日益富强的祖国朋友遍天下,以此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他还希望家乡有更多人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些展品凝聚着戴秉国同志对家乡的深情,也是他赠予家乡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追寻红色印记、重温革命历史
巍巍武陵,群山苍莽。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一个叫木黄的地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师圣地。木黄镇徜徉在山峰夹峙的狭长地带里。一条河穿过木黄镇,河流左侧是将军山半山腰。木黄会师纪念碑静静矗立,不朽的功勋,闪光的精神。
走进木黄红二、六军会师地,寻旧址感革命力量
在木黄会师纪念馆一水府宫内,陈列着八十八年前长征过木黄的老红军所使用过的枪支、文件箱、纸币、水壶、“农民自卫队”的袖标等物品。这些物品简陋却不简单,他们都是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见证者。这些物品中传递出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同时也隐藏着一个个悲壮的革命故事。
神秘的地下长城
贵州铜仁市万山区曾被誉为“中国汞都”“朱砂王国”。20世纪50年代,万山成为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2001年10月,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政策性关闭,从此陷入了发展困境。万山区在经历了资源枯竭困境后,积极探索,将废弃的汞矿遗址重新改造利用,打造成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朱砂古镇,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废弃矿区焕发了新生。
朱砂古镇的前世今生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位于万山镇土坪社区,由原贵州汞矿矿部办公大楼改建而成,利用楼层为三层,面积2400余平方米,其中:一楼为序厅,设有万山汞矿沙盘模型、形象墙、贵宾室、多功能厅、会议室、办公区;二楼为陈列厅,主要陈列、展示世界和中国汞矿资源分布情况及万山汞矿采冶历史,重点为贵州汞矿历史及产品;三楼为演示厅,主要陈列、演示万山地域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及自然资源。馆内一幅幅照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都深深地刻着时代的印记,全面展示了万山汞矿开采的辉煌历史。
手牵手,心连心
篝火的象征意义是欢乐,是民间一种传统的欢庆形式。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外出打猎满载而归,为了互相庆祝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便会互相拉手围着火堆跳舞以表达自己喜悦愉快的心情。
第二天
西部勇士爱国教育基地
培育爱国情怀,触碰国防军事装备,体
验现代武器装备,感受国防文化与历史
紧密联系,感受峥嵘岁月,感受建国以
来国防建设的不易,珍惜当下来之不易
的幸福生活!
军事装备我了解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军事装备展示,了解中国兵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领略现代军事技术和文化的魅力,感受国家在国防事业中的成就。
火箭筒直冲云霄
学生们在基地里接受国防教育,参与军事模拟训练,体悟“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
手榴弹投掷训练
学生们在观察中去领悟、在实践中去体会。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的磨炼,也是对其意志的淬炼、对思想的革新。
拉歌我在行
拉歌是两帮相互邀歌的娱乐活动,也是军队的一种娱乐方式。拉歌名字寓指帮助、热心、多才多艺、活泼、开朗、有才之意。在集体活动中,拉歌是一个参与度较高的互动环节,选择适合的歌曲时需要注意歌曲是否嘹亮以提高嗓门唱出;歌曲的调子高低起伏是否适中以便大多数人能唱得出来;节奏是否欢快明朗以符合现场气氛共鸣;以及是否是大家熟悉的歌曲以便于其他人参与一起唱等几个方面。
第三天
梵净山我来了
直冲云霄!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梵"心所向,素履以往。梵净山,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佛教圣地,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梵净山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涵盖了众多珍稀动植物物种。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梵净山还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山上的古建筑、碑刻和佛教文化遗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游中有所学,游中有所思。研学旅行让同学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劳动铸就美好,汗水绽放青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这次的研学实践活动,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搭建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平台,持续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生活的技巧。感受美好生活带来的满满幸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样的研学实践为孩子们播种梦想、放飞希望积蓄着力量,促使学生们带着一颗永不倦怠的求索之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