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春天,乐于自然。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共赴一场教学盛宴。
拥抱这个别样春天!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了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平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探索高效课堂,4月11日宁武县在东关小学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聆听了西关小学张丽华老师、实验小学刘晓玲老师的两节四年级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学课。瞧,她们正展示自己的风采呢!
张老师首先进行说课,围绕《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大板块,详细说明了小数的意义的内容。张老师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数形结合来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从而教学小数的意义。这节课过程清晰,从导入、新授到练习都显得很有整体性,数形结合的方式更适合中段孩子从形象思维导抽象思维的过渡,使得整节课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上的更有"数学味"。
整个教学活动数数贯穿整个课堂,利用正方形这一几何直观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将计数单位从一到千分之一数了出来,使学生逐渐明晰小数的产生,是计数单位不断细分的结果。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感悟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
刘老师了解学情,基于学生已经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内容稍有高度。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借助相关图形让学生明白0.1是怎么得来的,学生边画边说,充分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的意义,给出正方体,正方形,一元纸币,一条小段,让学生动手画图表示。整节课刘老师和学生互动充分,不断的鼓舞学生,让学生明白数学就是有挑战的。在大量的等分感知中,引导学生回顾等分过程,理解小数计数单位的本质。
尽管老师们的展示课已结束,但对这两节课的研讨并没有结束。由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陈玲组织研讨!各学校代表分别从课堂常规、倾听习惯、思考习惯、小组讨论等多方面对两位老师进行了认真评价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同课异构,分享成功,对比寻异,彰显亮点,发现不足,关注的不是教师能力的差距,而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对学生放手程度的把握,只有真正为学而教,注重思考,才能凸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